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情况时透露,我国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已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平均增长近9%,全球最大信贷市场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保险业作为经济社会“减震器”与“稳定器”的作用持续凸显。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展现强劲动能。李云泽指出,五年来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重点领域投放精准有力,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27.2%、21.7%和10.1%。
资金运用规模与资管实力同步跃升。数据显示,从2020年末到2025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从21.68万亿元增至34.93万亿元,在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投资持续发力。
“十四五”以来,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助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近100万亿元,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为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长期资金动力。
“十四五”时期保险业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5年累计赔付达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在细分领域,农业保险已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成为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在民生领域,商业养老与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为居民养老与健康保障筑牢财务基础;在出行保障领域,车险累计承保机动车超16亿辆次,较“十三五”时期增长40%,其中金融监管总局搭建的新能源车“车险好投保”平台推动实现愿保尽保、凡投必保,目前在保车辆已超过4000万辆。
据了解,为更好应对重大灾害,自2024年起,巨灾保险已实现我国常见自然灾害全覆盖和最低保障金额翻倍。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开展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2024年,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为全国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了22.36万亿元巨灾风险保障。
与此同时,保险业保费收入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达44900亿元、46957亿元、51247亿元、56963亿元,同比增速从4.0%逐步提升至11.15%;2025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延续增长势头,合计达37350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5.04%。
随着金融开放步伐持续加快,国际参与度显著提高。据介绍,目前全球前50大银行中有43家在华设立机构,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半数已进入中国,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吸引力持续增强。
同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全面夯实,不良贷款、资本充足、偿付能力等主要监管指标稳中向好,均处于“健康区间”;5年来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