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3 07:32:12 股吧网页版
针对秋季养生流行说法 专家表示:“秋冻”并非人人适合 “贴秋膘”也需因人而异
来源:科技日报

  秋意渐浓,随着冷空气活动加强,气温逐日下降。因为民间有“春捂秋冻”“贴秋膘”的说法,不少人认为,要在秋分时挨冻、进补,才能够更好地让身体获得抵抗寒冷的能力。

  “‘秋冻’的本意是让健康的人群通过适当的耐寒锻炼来逐步适应寒冷的状况,为我们度过严冬做好准备。”在9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马文君表示,“秋冻”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在耐寒锻炼时,应该结合自身情况配合相应措施进行。

  对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秋冻”其实是非常危险的。马文君说,这些患者在寒冷刺激下会发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动脉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进而发生急性的心梗、脑梗。

  此前,某餐饮品牌创始人时值壮年因心梗去世的消息引发公众对心梗预兆的关切。对此,马文君表示,心梗有一些不典型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比如出现一些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却被误认为是胃病,出现极度的疲劳、心慌、头晕却无特别原因,出现左肩、后背、牙或喉咙等部位疼痛却被当作心血管以外的疾病。

  “当一天之内的温度差超过10摄氏度时,人体的血管会随之收缩和舒张,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且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引起血压的波动。”马文君表示,对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血压波动会显著增加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发生的风险,这时的防护策略应做到保暖莫受凉、血压勤测量、用药不能忘、运动适为佳。

  因此,对一些特殊人群来说,“春捂”是可以的,“秋冻”是不可取的,而是应该及时周全地做到“秋暖”。

  “贴秋膘”被认为是为了应对冬季寒冷环境,增加肉类食物摄入来补充能量。但在现代社会物质丰富的情况下,该说法已经不再适用。

  “如果盲目大量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会增加肥胖、高脂血症等风险,加速动脉硬化。”马文君建议,赋予“贴秋膘”一种新的内涵:“‘贴秋膘’不应该是去补肥膘,而是补营养、强体质、控体脂,建议多补膳食纤维,少补高热量的食物,多补优质蛋白,少补动物脂肪,同时通过适度抗阻锻炼增加肌肉量。”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黄欲晓也表示,秋天应食用润燥的食物,尽量少食或不食辛辣食品。在即将到来的小长假期间,家人朋友聚会时,要避免暴饮暴食影响脾胃功能,还要尽量保证作息规律,避免报复性熬夜造成人体耗气伤津,保持情绪平稳,做好秋季的养生保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