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在核酸药物领域的创新布局与产业集聚再次迈出重要步伐。
9月19日,北京市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园”之一——中关村(大兴)国际核酸药物产业园正式揭牌,揭牌仪式在华润置地润慧科技园举行。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该产业园是华润置地布局生物医药领域的首个专业园区,也是中关村特色产业园之一,以核酸药物为主导产业,目前已签约22家头部企业。
国际核酸药物产业园落地
生命科学和医药健康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领域,也是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据了解,在医药健康领域,北京市近年来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创新生态链,已打造了以大兴、海淀、昌平、经开区为核心的四核多点的产业发展格局。
2024 年,全市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已突破万亿元。今年以来,已经有10 余款创新药械获批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一。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李志磊表示:“以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为代表的重点产业功能区蓬勃发展,北京市已成为全国生命健康领域基础研究主要策源地、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和产业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当天揭牌的中关村(大兴)国际核酸药物产业园是中关村大兴园的重要一员,也是市区联动推动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又一个代表案例。
记者了解到,该产业园是华润集团布局生物医药领域的首个专业园区。今年5月,华润集团旗下华润置地收购华润生命科学集团所持有的华润生命科学产业100%股权。
据悉,华润生命科学产业拥有2幅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地块,上述园区即其中之一。
该产业园以核酸药物为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园区已签约22家企业,其中包括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北大、清华等共建医疗成果孵化基地1家;北京市首个国际核酸药物创新中心共性技术平台1家;上市企业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6家;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北京市细胞治疗工程中心1家;Pre- IPO企业2家;估值10亿元以上企业11家。
以艺妙医疗为代表的CAR-T、瑞博生物为代表的小核酸、贝来药业为代表的干细胞及以恩泽康泰为代表的外泌体等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均已在园区落地。
特色园区成为经济新引擎
据了解,中关村特色产业园作为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已成为集聚创新资源的高能级平台,培育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据李志磊介绍,北京市通过市区联动布局建设了三批共计64 家高品质的特色产业园,实现了中关村各分园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全覆盖,初步形成定位清晰、优势互补的特色产业园的发展格局。
去年,64 家特色产业园收入突破 1.19 万亿元,企业营收平均增速达到15%,已形成了一个千亿级的特色产业园和 10 个百亿级的特色产业园。
以中关村大兴园为例,据悉,近年来其不断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医药健康、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氢能、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特别是布局建设了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等9 家特色产业园,在中关村各分园中位列第二,仅次于海淀区,在推动产业特色化发展和构建创新生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素有“中国药谷”之称的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规划面积22.5平方公里,现状区13.4平方公里,扩区9.1平方公里,2006年加入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目前已引进民海生物、同仁堂、华熙生物等800余家实体企业,汇聚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等多个国家级科研机构,打造了120余个专业服务平台,覆盖从新药筛选到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条。
近年来,该基地紧盯生物医药前沿领域,深耕“3+5”细分赛道,疫苗、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持续升级,而细胞基因治疗、核酸药物、医美、创新动物药、合成生物等新兴领域的创新成果亦竞相涌现。
李志磊表示,接下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进一步加大品质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一是支持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孵化器,共建技术平台、中试服务平台等服务设施,提升专业化的服务水平;二是支持园区组建专业化的运营服务团队,提升早期孵化功能,加强和高校院所、全国重点实验室的联系对接,推动科技成果在园区落地转化;三是支持园区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企业、科技园区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