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沃野流金,从江南水乡到塞北草原,从东南沿海到东北平原,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后,各地供销系统充分发挥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流通等服务领域优势,搭建产销对接“快车道”,助力农民把“田间丰收”转化为“手中收成”。
在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新林镇五星村,广袤田野上的玉米染上金黄,一场特殊的玉米单产提升观摩会在此拉开帷幕。
“多亏了服务中心推广的新技术,今年丰收稳稳当当。”五星村党支部书记刘明难掩喜悦。“玉米密植技术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组合应用,预计今年亩均增产15%—20%,同时还能实现节水节肥25%—30%,既提产又增效。”刘明心里的一本账算得明明白白。
据了解,9月中旬以来,中国供销集团所属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累计调度2万余家基层为农服务网点、1300余名服务人员坚守一线,以技术赋能、农机抢收、产销衔接等多举措,全方位保障秋粮稳产增收,让丰收的喜悦浸润田间地头。
为农助农,目的就是让产销紧衔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秋粮入仓季,瓜果飘香时。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从田间地头蔓延至城市街巷。
“刘大姐,猕猴桃准备好了吗?我们来收货啦!”9月20日,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加义镇积谷村,随着吆喝声来的,是供销合作社的流动服务车,村民刘大姐闻声快步迎了出来。
“村子离镇上十几里路,进城不易。自从有了流动服务车,再也不愁猕猴桃的销路。”说起产销紧衔接,刘大姐连连点赞。“另外,现在要买米面油,也能通过流动服务车订购,方便了很多。”刘大姐说。
农产品消费一头连着农业生产,一头连着百姓生活,畅通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9月17日,湖南省流动供销服务车首发仪式在长沙县正式启动。二十余辆统一标识、印有“湘供”字样的服务车整装出发,驶向那些市场不愿触及、服务难以覆盖的偏远山区、边际界区与交通盲区。
如今,在浙江、山西、内蒙古、云南等地,“车轮上的集市”正悄悄发力,逐步改变很多村庄“买难卖难”的困境。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服务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络和组织体系优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相继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供销合作社主题日活动的通知》《关于组织参加2025年“消费帮扶金秋行动”的通知》,让丰收不止在田间,让烟火气里实实在在的经济脉动跃动有力。
从大篷车开进村,到市集搬进城,从线下热闹的展销,到线上顺畅的对接——这个金秋,丰收的不只是五谷,更有越来越畅通的产销渠道、越来越多元的消费场景,还有农民满满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