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今天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数据显示,我国已认定地理标志产品4000余个,以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7000多件,核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经营主体超过4.6万家。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已超9600亿元。
从“保山小粒咖啡”到“昌平草莓”,地理标志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类型,是镌刻在大地上的增收密码。它承载着一方水土的灵秀,带动着公众健康饮食理念,也推动了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取得了诸多进展,很多曾经的“土特产”变成了增收致富的“金名片”。
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谢小云介绍,浙江省已培育350个地理标志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千亿元,带动13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在17个省市种植8000多万亩,增产稻谷64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68亿多元,一颗小种子绽放了大能量。”谢小云说,“丽水山耕”连年领跑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榜单,“天目山宝”“禹上田园”“苍农一品”等名特优品“百花齐放”。
地理标志并非“一力扛鼎”,其形成的品牌可驱动产业链条延伸,变“单一产品”为“融合业态”。
镇江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其气候温润、水土丰饶,2024年,“句容草莓”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围绕“句容草莓”发展,当地沿白兔镇主干道打造了特色草莓销售走廊。
目前,白兔镇草莓种植面积已超5000亩,平均亩产值高达4万元,带动了300余户果农增收致富,也促进了当地旅游、餐饮及休闲农业协同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地理标志品牌为核心、多元产业共同发展之路。
生长在深山里的咖啡豆如何走出国际范儿?
“地理标志保护与品牌建设”是保山给出的答案。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全村1.36万亩咖啡陆续实施精细化种植,咖啡元素的墙体画也成为一道风景线。
从2011年“保山小粒咖啡”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到2024年“保山小粒咖啡”共向1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2400多吨,收益达5744万元。“保山小粒咖啡”已逐步在国际舞台叫响“中国精品咖啡”名号。
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持续推动中欧、中泰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中法地理标志合作等,已累计实现11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在国外获得保护,助力“保山小粒咖啡”“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融入全球供应链,为全球消费者提供舌尖上的中国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