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等9部门日前印发《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突出“一老一小”,打造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居民步行15分钟为半径,因地制宜发展集购物、餐饮、养老、托育、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便民商圈,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品质化的生活需求,让城市更具烟火气,提升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事实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探索早已起步。截至2025年7月底,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个,涉及养老、家政、餐饮、零售等商业网点150.3万个,服务居民1.29亿人。
柴米油盐的烟火气里,藏着治国理政的大文章。此次扩围升级针对既往建设过程中的堵点痛点提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更凸显政策的温度与精度。秉承“问计于民”,扩围升级“缺什么、补什么”。今年3月,有关方面调查收集了10万份便民生活圈电子问卷并进行分析,让一系列部署更科学、更接地气。
首先是在地理方面的扩容,全面提升服务范围。《通知》提出,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包括确定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建成1万个布局合理便民生活圈,打造500条“银发金街”、500个“童趣乐园”,推动一批基础型、提升型便民生活圈转变为品质型,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商业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0%以上。这意味着,更多城乡居民将享受到更便捷、更完善的生活服务,提质升级将让便民生活圈成为“幸福圈”。
其次是聚焦“一老一小”,在服务上打通各种难点、堵点。重点建设为老服务业态,凸显对“夕阳红”的关怀。《通知》明确,把养老服务作为便民生活圈的必备业态,建设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引导为老服务业态功能适当集中,打造“银发金街”。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更好实现“老有所养”。加快发展育幼服务业态,彰显对“花朵们”的呵护。《通知》强调,多渠道增加公建托位供给,提升普惠托育覆盖率;鼓励社区商业综合体、商场超市开展适儿化改造;依托社区商业中心、街区发展儿童书店、IP乐园、托育托管、亲子餐厅、青少年运动馆等,打造“童趣乐园”。让孩子们在充满爱的社区健康快乐成长,为广大家庭带娃“搭把手”。
此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进阶版”进一步鼓励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从鼓励共享客厅、共享自习室、共享工具箱等共享经济模式,到引导代厨、整理收纳、宠物服务等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都是“以居民为本”,鼓励业态创新,发展街巷经济,让生活更便利、更美好。
人民城市为人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连接着千家万户的生活,方寸之地的精细治理,彰显出城市管理的“绣花功夫”。期待一个个便民生活圈,在城市各个角落生根发芽,不断优化完善,绘就更多“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转角遇美”的宜居画卷,托举起百姓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