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陆续成立的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近期陆续迎来开放。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23只基金成立以来实现正收益,其中3只成立以来收益率超过40%,3只成立以来收益为负。26只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业绩已拉开距离。
在业内人士看来,业绩分化的背后,是26只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建仓时机以及基金经理主动管理能力的不同。从建仓时点看,两只成立于7月的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建仓时间较好,把握住了本轮市场行情,净值一路上涨。
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开放申赎
根据交银基金9月19日发布的公告,9月23日,交银瑞安混合开放日常申购、赎回、转换、定期定额投资业务。这是最新一只开放申赎的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成立时间在6月6日—7月23日之间。其中,成立时间最长的东方红核心价值成立至今已有3个多月,成立时间较短的信澳优势行业成立刚满两个月。在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24只基金成立于今年6月,成立日期多数在6月19日—6月30日之间。这意味着,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将在近期陆续开放申赎。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已有嘉实成长共赢、易方达成长进取等14只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结束三个月的封闭期,开放申赎。
随着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进入常态化持营状态,面对股市向暖机遇,投资者可以灵活选择布局这类强调锚定业绩比较基准、采取费率双向浮动机制、精细化到“千人千面”每笔份额计费的新费率模式基金产品。
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合计规模达258.65亿元。其中,9只规模超过10亿元,成立规模最大的华商致远回报A规模超过20亿元。
某基金公司产品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实行差异化费率设计,在满足一定持有期限的前提下,根据每笔投资的超额回报水平分档收费。这不仅有助于引导投资者坚持长期投资,还可以将管理费率细化至“每位客户、每一份额”,让投资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多赚多付、少赚少付”,进一步强化“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有助于提升投资体验、形成良性循环。
收益率最高超42%
短短几个月时间,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已经交出亮眼成绩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26只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业绩已经拉开了一定距离。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华商致远回报A、景顺长城成长同行、嘉实成长共赢A等3只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超过40%,华商致远回报A成立以来收益率达42.72%。此外,7只基金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在10%—40%之间。23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成立以来实现正收益。不过,仍有三只成立以来收益为负。
一位资深基金经理李伟(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与26只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建仓时机以及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都有很大关系。“新型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因其费率锚定业绩基准的特性,天然成为主动管理能力的‘试金石’。”李伟表示。
从业绩比较基准来看,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A股部分,多为沪深300指数、中证800指数、中证800成长指数、中证500指数以及中证A500指数。
截至9月22日,成立以来收益前两名的华商致远回报A、景顺长城成长同行业绩比较基准的A股部分,均选择了中证A500指数,暂列第三名的嘉实成长共赢A则选择了中证800成长指数。
从建仓时机看,成立以来收益率超过30%的4只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华商致远回报A、信澳优势行业A成立时间在7月中下旬,景顺长城成长同行、嘉实成长共赢A成立时间则分别为6月27日和6月19日。
建仓时间上,华商致远回报或在7月18日开始建仓,当日收盘净值为1.002;信澳优势行业或在7月25日建仓,当日收盘净值为1.0032。由此可见,两只成立于7月的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建仓时间较好,把握住了本轮市场行情,净值也一路上涨。
布局产业升级机会的窗口
7月24日,第二批12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产品获证监会注册。
与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相比,第二批产品除8只全市场选股产品外,还有4只为聚焦行业主题产品,覆盖制造业、高端装备、医疗等行业主题。业绩基准方面,全市场选股产品主要对标沪深300、中证800等宽基指数,行业主题产品则对标中证高端制造、中证全指医药卫生等行业主题指数,港股基准指数主要采用恒生指数或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
截至9月23日,第二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已有易方达价值回报、中欧核心智选、国泰优质核心、建信医疗创新、东方红医疗创新、南方瑞景以及汇添富成长优选等基金完成募集并陆续成立。
记者了解到,随着第二批产品推出,后续新型浮动费率产品将实现常态化注册,从而更好地实现基金管理人利益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
展望后市,嘉实成长共赢基金经理李涛表示,市场短期良性分歧带来的整固,反而更利于行情的持续性。从中长期维度看,仍对整个市场保持乐观。宏观视角看,国内经济在政策支持下有望持续复苏,财政政策积极发力,专项债加快发行,助力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升级;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李涛表示,成长股的长期逻辑源于产业趋势驱动。从产业视角来看,新质产业有望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在政策支持下加速创新,推动产业变革,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反内卷”政策下,先进制造、偏周期的行业也有望受益;面向国内外广阔需求,很多优质消费股票值得持续挖掘。
关于当前投资心态,李涛认为,市场拥有丰富投资机遇,是布局中国产业升级机会的窗口,短期波动下应减少博弈心态。李涛说,会继续重点关注高速成长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与新兴企业、稳定成长行业中有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以及有望进入景气期的优质周期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