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了“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的发展成就。
五年时间,A股生态高质量蜕变有目共睹。资本市场“朋友圈”持续扩容,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中长线资金占比明显提升,投资者结构日益优化。监管层面从“管得住”到“放得活”,既有“零容忍”的全链条追责,又有包容性更强的制度创新。
今年8月,超2.4亿股民共同见证了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历史性突破的背后,是A股全维度优化之后的同频共振。
从严监管一直是主基调,对优化市场生态以及维护市场“三公”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以“零容忍”的强监管态度“亮剑”,全链条追责,增强执法震慑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
从试点到全面推开,A股已经迈入全面“注册制”的新阶段。“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举措,在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畅通募投管退循环等方面加快作出一系列优化完善安排。
制度包容性更强,科技创新型企业在资本市场跑出“加速度”。多元化的上市路径,拉近了未盈利高科技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距离。
在生物医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产业创新的资本通道彻底打通,资本市场新鲜血液中硬科技企业源源不断。
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市值龙头中的科技公司占比也大幅提升。并购重组浪潮下,上市公司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资本市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含“科”量更足,A股市场的价值认可度也水涨船高。
投资端改革成效同样显著。“引长钱、促长投”的改革效果加快显现,中长期资金入市意愿更强,持股周期更长。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压舱石”效应持续强化。
融资端与投资端的动态平衡,让投资者愿意来、留得住,倒逼上市公司从“圈钱”到创造价值,进而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之下,上市公司主动回报投资者的意识不断加强。上市公司大手笔回购、分红频现,重要股东关键时刻出手增持提振市场信心,让A股投资者更有获得感和安全感。
从市场表现来看,近几年A股的市场波动率明显降低,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一降一升之间,彰显出的是A股市场的强劲韧性。
另外,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就是最好的证明。
政策制度更优,上市公司质量更高,中长期资金占比更多,价值投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A股市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继续稳健前行。
北京商报评论员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