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在即,海南愈发成为众多跨国企业连通境内外的枢纽。为境内外资金往来提供便利,成为制度安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其中,海南自贸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的应用情况颇受关注。提起EF账户,大部分人可能会感到陌生。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相当于打通了跨境资金流动“高速路”,为企业提供了诸多便利。
据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宏观审慎与金融市场管理处处长吴义虎介绍,EF账户是海南自贸港内银行机构在原有本外币账户体系外搭建的规则统一的本外币账户。
根据开户主体的不同,EF账户可分为四个账户类型——EFE账户、EFN账户、EFF账户、EFU账户,分别对应自贸港内注册机构、境外机构、境外个人、境内外金融机构四类开户主体。在“一线放开、二线按照跨境管理、同名账户跨二线有限渗透”原则之下,EF账户与境外账户之间划转资金更加高效,有力提升了企业跨境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水平。
对企业而言,通过EF账户办理经常项目跨境资金收付时,仅凭收付指令即可完成操作;办理证券投资以外的资本项下业务时,无需受投注差外债、全口径跨境融资、境外放款相关额度及审批限制,进一步降低了业务办理门槛与成本。

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院长、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学会副会长王方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EF账户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之一,是海南自贸港逐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特别是在跨境资金的自由便利流动方面的一项制度安排。“基于EF账户,我们在海南开辟了一个新的国际市场空间。”
除核心的资金结算功能外,EF账户的应用场景正持续拓展。目前,该账户已广泛覆盖跨境贸易结算、即期与远期结售汇、外汇买卖、贷款、贸易融资、境外放款、外债、外商投资等多元场景。
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叶红介绍,EF账户支持本外币一体化,可同时兼容美元、欧元、日元等多个可自由兑换的外汇币种,使用离岸汇率结算。企业可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结合业务实需选择使用境内一般账户的在岸汇率,或选择使用EF账户的离岸汇率,有效做好汇率风险管理,节约财务成本。
对于EF账户的重要作用,企业深有感触。日升燃料(海南)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陈秋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过EF账户,我们能够通过线上操作,实现‘无感式’‘一站式’办理跨境结算业务,无需线下逐笔的单据审核,只要在线上发起支付指令,资金能够快速、安全地到达境外收款人账户。”EF账户便利快捷,以往1个至2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2~3小时即可办结。
元诚科技(海南)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王居望也表示:“在EF账户体系下,企业跨境资金结算效率明显提高,更关键的是能自主选择离岸人民币汇率进行结算。这一汇率选择权,为企业节省了相当可观的财务成本,实实在在提升了我们的跨境业务竞争力。”截至2025年8月末,公司跨境结算业务量较去年同期实现翻倍增长,其中离岸转手买卖业务规模达8.20亿美元。
在诸多便利的加持下,EF账户正在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截至2025年8月,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已为61家境内外市场主体开立EF账户,累计办理资金汇划601笔,金额合计279.29亿元。全省银行系统已开设了500余家EF账户,一年多来收付规模超1700亿余元。
王方宏指出,EF账户将持续为海南自贸港封关后的更高水平开放提供稳固金融支撑。随着自贸港封关后贸易和投资领域开放的持续扩大,对相关政策和规则进行动态调整,沿着贸易链、投资链、产业链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满足企业在国际经贸活动中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助力海南进一步打造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