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回顾了资本市场的五年“成绩单”。五年来,证监会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推出了一批牵引性强、含金量高的标志性改革开放举措。
其中围绕投资端改革,吴清提及了公募基金领域的诸多重大突破:“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制定实施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建立完善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三阶段降费改革全面落地。”
此外,公募REITs等创新产品发展,养老第三支柱建设提速等诸多“关键词”也都与公募基金息息相关。
总体来看,“十四五”以来,我国公募市场呈现出规模扩张、产品生态持续完善、服务国家战略取得新质效,行业治理不断完善的发展态势。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现场(图源:国新网)
公募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近年来,证监会先后发布了《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文件。
“文件的发布通过制度重构和机制创新,着力引导行业机构端正经营理念,校正发展定位,实现功能性和盈利性的有机统一。”有业内人士评价认为。
过去五年来,规模的增长是公募市场发展的最直观体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已经超过36万亿元,其中管理权益类基金规模超10万亿元,在“十四五”期间分别增长82%、43%。
作为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的行业功能也日益凸显。截至8月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超7万亿元,在“十四五”期间增长46%,在增强市场活力、提振投资者信心、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投资流向来看,公募基金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服务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方面同样取得新质效。“十四五”期间,公募投资制造业和科创领域股票规模超5万亿元,增长39%;为投资者盈利超2万亿元,累计分红1.2万亿元。
指数化投资无疑是公募行业在“十四五”期间的一大发展重点。近年来,我国ETF产品规模迭创新高、旗舰产品不断增加、指数及挂钩产品“上新”步伐也不断提速。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境内上市ETF数量由370只增长至1282只,资产规模由1.1万亿元增长至超5万亿元,成为亚洲最大的ETF市场,突破千亿元的ETF数量也从2020年底的1只增加到7只。A50ETF、A500ETF、科创综指ETF等一批代表性的宽基ETF,和众多服务国家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创板、创业板主题ETF的问世,为市场添入了更丰富的投资工具。
此外,发布会还提到了“十四五”以来公募REITs等创新品种推出以及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不断加快。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5年8月末,我国累计注册公募REITs 产品已达79只,募集资金近2000亿元,市值突破2100亿元,底层资产覆盖高速公路、产业园区、仓储物流、保租房、数据中心等领域。
在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方面,2024年12月,证监会配合人社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将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如今,伴随着产品名录的不断更新,个人养老金可投资的公募基金已达到297只,有效助力了个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整体来看,公募行业在产品创新,满足市场多元化投资需求,推动形成“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的资本市场生态等方面,都贡献了重要力量。
三阶段费改重构行业生态
“十四五”收官之际,公募三阶段费率改革也全面落地。这场始于2023年、重构行业生态的改革,标志着公募业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的重大转型。
2023年7月,证监会制定《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提出按照“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的实施路径,分阶段推进公募基金费改工作,同时头部基金公司率先降低旗下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费。
此后,公募费率改革便按照管理费用-交易费用-销售费用的路径不断推进,降费的基金类型也逐渐从主动权益基金,逐步扩大至ETF、QDII基金等。
2024年7月1日起,《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正式实施。2025年9月5日,证监会又正式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第三阶段销售费率改革的到来,标志着公募费改迈出了“最后关键一步”。
回顾公募降费的“三步走”,系列改革为投资者显著降低了投资成本。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解读称:“三个阶段累计每年向投资者让利超500亿元,属于超额完成降费目标。”
据业内测算,第一阶段主要将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由1.5%、0.25%统一下调至1.2%、0.2%以下,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140亿元。
第二阶段主要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降低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被动股票型基金产品交易佣金费率不得超过0.26%,其他类型则不得超过0.52%,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68亿元。
第三阶段则主要调降认申购费等销售环节费率,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300亿元。
五矿证券分析称,基金销售机构的业务收入来源结构调整为客户维护费和销售服务费为主,有利于引导基金销售机构行为,从“重首发”转向“重保有”的业务模式。与此同时,差异化的费率改革还将会重塑公募行业的产品规模结构:“债券型基金规模可能下降,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和货币基金规模有望获得进一步提升。”
在多家业内机构看来,此次费率改革将对公募行业乃至资本市场影响深远,着重引导了公募业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的重大转型。
财通基金表示,要切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既要有“投”的内功,专注建立多元产品线、巩固投研基本盘,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管理好产品净值、切实为基民们赚到钱;又要有“伴”的温度,通过产品适配、理性引导和长期陪伴,缓解投资者的损失厌恶与波动焦虑,引导投资者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认知,避免频繁申赎、追涨杀跌。
展望长远,银河证券则指出,一系列降费改革举措将利好A股市场长期运行。基金在费率下降后竞争力增强,能吸引更多资金从银行理财、债券等领域转移至基金。在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的政策导向下,增量资金有望以此流入A股市场。
“在直接降低投资者投资成本的同时,新规也在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份额,基金管理人在投资运作时也能更专注于长期投资价值,形成更加理性的投资氛围。”银河证券表示,“此外,新规的发布传递出监管层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重视投资者利益的强烈信号,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为 A 股市场的长期稳健运行打牢基础。”
严监管持续推进
此次发布会上,吴清还提到,“十四五以来”,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形成。坚持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不断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吴清表示,“十四五”期间,监管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执法震慑进一步增强,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生态进一步净化。
而强化监管执法,将“长牙带刺”落到实处,同样是公募基金改革中的一大关切。
今年5月,《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重申了公募的合规管理。行动方案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法制供给,丰富监管执法手段,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并尤其提出要将“伪市值管理”、“老鼠仓”等违规行为纳入刑事追责范围,强化对违规行为的打击。
而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2024年以来,就有超过5起公募“老鼠仓”违规事件得到了披露。即便是以亏损告终的“老鼠仓”,也难逃脱监管追责。
展望未来,吴清在发布会中指出,证监会还将继续提高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落实主责主业,依法从严监管,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把该管的管好,同时坚持严而有度、严而有效,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塑造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资本市场秩序,促进高质量发展。
“做好资本市场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吴清表示,“我们需要一个又一个五年持续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