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刘四红)第三方支付行业再现百万级罚单,这次是因为备付金问题。9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上海金诚通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诚通”)因违反客户备付金管理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人民币125万元。

此次采取的仍是“机构+个人”双罚。时任金诚通公司董事长洪某某,因对公司违反客户备付金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被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人民币7.25万元。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日期为2025年9月10日。
官网信息显示,金诚通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总部位于上海,支付业务类型为储值账户运营Ⅱ类,也就是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其在江苏南京、南通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核心产品为“金和卡”,可在上海、江苏的多个城市消费。金诚通称,其提供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包括构建城市通用消费商业服务平台、增值服务消费、个性服务消费等多元化服务体系。
针对此次被罚事件、背后原因以及最新整改进度,北京商报记者向金诚通公司求证采访,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后者回应。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为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支付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人民银行根据多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定了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根据相关罚则,支付机构若存在未按规定存放、使用或者划转客户备付金,未按规定发送客户备付金支付指令,未按规定监测、监督客户备付金交易,甚至挪用、占用、借用客户备付金,违规开立和使用备付金账户等行为,均将被人民银行处罚。
此次罚单中,金诚通具体触及哪项业务红线暂不得而知,但百万级罚单的落地,对机构业务层面将造成影响。正如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百万级罚金和双罚特点来看,这说明该机构触碰了客户资金安全的底线,暴露出公司在内控治理和合规意识上的重大缺陷。此类处罚不仅影响企业声誉,也警示行业,即便业务规模有限,只要涉及客户资金安全,肯定会受到重罚。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同样称,此次金诚通领罚125万元,既表明机构自身支付合规存在短板,也反映出当前支付行业仍处于高压态势,不论机构规模大小、所持有的资质类型,均应将合规放在首位,此次所涉事由的备付金相关管理为支付机构常见违规事由,也为市场中其他支付机构重视备付金合规工作敲响警钟。
“从历史情况来看,商银信支付曾在五年前由于挪用备付金、变相出借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资质、未按规定开展备付金集中交存等16项违规收到过大额罚单;而就在今年5月,易家万通支付同样也因未按规定落实备付金管理制度,在备付金合规领域栽了跟头。”苏筱芮认为,支付机构需从源头建立健全支付备付金相关的管理制度,对标监管要求细化备付金的使用,在明确内部分工的同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
针对机构合规治理,王蓬博则建议,监管可持续加强此类监督和检查。另外,支付机构也应从多方面加强合规建设,一方面是健全内控制度,确保备付金全流程隔离管理;另一方面是强化技术系统监控,实现资金流向可追溯;此外也要提升高管合规意识,建立问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