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梦)为了进一步打造“期货期权、场内场外”联动贯通的市场格局,近日,郑商所携手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下称监控中心)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玻璃和纯碱产业企业“期权+”专题培训活动。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本次培训选址玻璃、纯碱主产区,面向产业企业、期现贸易商及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公司,旨在提升企业综合运用期货、期权工具及期现业务的能力与水平,满足企业在风险管理和贸易模式转型升级中的多样化需求。
作为国内第二大玻璃、纯碱主产区和集散地,湖北坐拥丰富的纯碱原料、长江水运资源,全省玻璃、纯碱总产能约占全国的10%,孕育了信义玻璃、长利玻璃、三峡新材等产业头部企业。但是,近年来,受产业政策、供需格局调整等因素影响,纯碱和玻璃价格波动加剧,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监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期货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等功能作用,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在稳定企业经营、活跃商品流通、服务保供稳价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据统计,今年1—8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60亿手,累计成交额为47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23%。期货市场客户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客户持仓占比为27%。期货市场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帮助企业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畅通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循环。去年,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率在90%以上的期货品种占77%,期现价格相关性在90%以上的期货品种占73%。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北不仅是我国玻璃、纯碱的重要产业集聚区和贸易集散地,也是郑商所开展产业培育的重要区域。郑商所高度重视发挥期货力量,服务湖北企业高质量发展。比如,将湖北设置为玻璃、纯碱基准交割区,并设置7家纯碱交割库和5家玻璃交割库,便利企业参与期货交割;自2022年至今,通过产业开发服务项目,支持27家湖北玻璃、纯碱企业直接参与期货、期权套保;今年,将围绕纯碱开展大宗商品产业服务商风险管理试点项目,为企业利用期货定价提供支持;联合各方开展各类培育活动,持续提升企业对期货及衍生工具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期货市场在发挥功能的同时,因高杠杆、跨市场等特性也具有高风险特征,强化风险防控始终是期货市场发展的重要任务。”上述监控中心相关负责人称,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的复杂性、技术性特征日益突出,大家要充分了解和全面认识期货市场的总体特征和功能。本次培训正是基于此初衷给玻璃和纯碱产业企业提供学习、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帮助大家充分了解期货市场的运作原理和运行机制,掌握交易策略的基本规则和风险管理技能。
据记者了解,本次培训从当前宏观经济与大宗商品风险管理实际出发,涵盖玻璃、纯碱期货和期权基础知识,以及基差贸易、期权体系、含权贸易、交割等内容,系统讲解了期货工具在企业采购、销售和库存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并结合当前市场形势介绍了期货公司服务盐化工产业的成功实践。此外,本次培训将郑商所“期权+”培训与监控中心服务实体活动相结合,是二者合力探索市场培育活动的新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帮助纯碱与玻璃产业企业更好地理解、运用期货和期权工具,管理生产经营风险,为保障湖北地区玻璃、纯碱产业稳健发展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