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导向清晰明确——并购重组将成为未来资本运作的主要路径。”近日,华民投常务副总裁陈飞在第三届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并购重组仍将是资本市场的主流趋势。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论坛现场获悉,当前A股IPO审核趋严,叠加监管层大力鼓励并购重组的政策导向,部分国资基金已将上市公司列为重点投资方向,重点聚焦上市公司产业扩张需求、第二增长曲线相关标的及拟收并购资产,精准布局资本市场机遇。
本次论坛汇聚近300家上市公司、250多家国资机构,共800位产业与资本领域专家参会,以一级市场的视角审视上市公司的产业生态,共同探讨国有资本如何在赋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可观收益,构建产业与资本协同发展新格局。
产业并购迎新起点
国有资金重要性凸显
“当前的资本市场,正站在产业并购新时代的起点。”上海孚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孚腾资本”)合伙人章锟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并购重组成为资本市场核心逻辑主线的背景下,多位参会人士一致看好国有资本在投资端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其正成为产业并购的关键力量。
华民投创始合伙人、总裁崔斌表示,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国有资本能够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推动并购重组进程,甚至深度参与公司治理,成为盘活市场存量、消化余量、提质增量的核心力量。与市场化资金相比,国有资金作为长期资金,还能为上市公司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国有资本所具备的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属性,恰好弥补了部分上市公司长期面临的资本不足、资源协同能力有限等痛点。”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总经理王胜进一步分析,国有资本与上市公司的深度融合,不仅是资本市场逻辑的优化升级,更是国家战略落地实施的必然选择,对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国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国鑫投资”)是上海三大国有资本运营平台之一的上海国际集团下属三级子公司。公司董事总经理肖清芬分享了其运营策略,即通过并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子公司的融资,或与上市公司共同开展“体外孵化”标的项目,待标的培育成熟后再并入上市公司体内。
国资基金
正围绕上市公司开展投资布局
面对当前的并购红利窗口,不少国资基金已围绕上市公司展开紧密布局,各家机构结合自身定位与资源优势,在具体运作模式上呈现差异化特色。
陈飞说,经过持续探索,华民投已将投资方向聚焦于上市公司相关标的,“无论是对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进行投资,还是布局其拟收并购资产,未来我们都将借助上市公司这一天然退出通道,破解基金退出难题”。
在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立上市公司产业母基金方面,华民投的做法也与传统的政府引导基金有所不同。华民投寻找符合地方政府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上市公司进行合作,共同设立上市公司子基金,重点围绕合作方的产业生态进行投资布局,实现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与上市公司扩张需求的精准对接。
孚腾资本是上海国投旗下的基金管理公司。章锟表示,孚腾资本正尝试与上市公司携手,在产业并购浪潮中把握机遇。具体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围绕优质上市公司,搭建产业整合的平台;二是挖掘外资退出、处于民营接班状态等优质非上市公司标的,培育成熟后再通过并购助力其产业升级;三是通过协议转让、定增等方式,使上市公司成为重要的战略股东,未来也可以其作为并购平台开展产业并购。
据了解,广东恒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健投资”)出资10个亿元,并与地方政府组建规模20亿元基金,再撬动大量社会资本参与,最终推动瀚蓝环境完成对粤丰环保的并购。对此,恒健投资副总经理夏华悦表示,国资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需跳出“纯粹资金提供方”的传统定位,转型为产业生态构建者,“只有这样,才能同时实现国资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最大化利用资本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