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2025年9月23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迎来钓鱼黄金期。但如今的池塘边早已不只是中年人的天下,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正为这项传统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与商业潜力。
看似“中年专属”的钓鱼活动,为何成为年轻人的新宠?一根鱼竿如何“钓”动市场新活力?“钓鱼经济”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情感需求?本期《财经二十四节气》带你看。
01 一根鱼竿“钓”出大市场
催生产业新活力
秋分至,渔趣浓,近年的钓鱼热潮正朝着年轻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据中国钓鱼运动协会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约有1.4亿活跃钓鱼者,每十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垂钓爱好者。在钓鱼运动中25至44岁人群已成主力,占比46%。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中国钓鱼者的数量以5.9%的复合增速增长。
日益壮大的钓鱼群体催生了庞大的市场。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我国现存钓鱼相关企业高达11.96万家,其中华东地区占比达36.68%,占据主导地位。今年已注册钓鱼相关企业超过8000家,增长势头强劲。
02 中国制造“钓”动全球
“钓鱼+”串起新产业链
钓鱼已打破传统印象中“一竿一凳一桶”的标签,演变为集装备、内容、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行为。随着钓鱼人群持续扩容,市场需求日益多样,钓具产品不断创新。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零售额统计,2018—2023年,中国钓鱼用具市场规模从234亿元增长至318亿元,以6.3%的复合年增长率实现扩容。预计2023—2028年中国钓鱼用具市场规模将以7.3%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提升。
如今,渔具产品从“新手入门套装”到“专业竞技装备”,从“淡水钓专用渔具”到“海钓、冰钓定制款”,品类日趋细分,覆盖多种水域、鱼种、气候条件。
山东威海作为“中国钓具之都”,公开资料显示,当地拥有钓具生产及配套企业上千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仅钓竿一项的销量就占据全球市场份额60%以上。
在国内钓具产业持续壮大的市场环境下,户外钓鱼装备制造商乐欣户外也加快了发展步伐。该公司于2025年6月27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登陆香港主板市场,此次上市由中金担任独家保荐人。据悉,乐欣户外自2017年起重点拓展自有品牌业务,凭借产品研发与市场运营积累,2024年已实现营收5.73亿元、净利润0.59亿元,成为国内钓具企业中颇具成长力的代表之一。
钓鱼正从传统休闲项目迈向融合多业态的“钓鱼+”产业模式。中国钓鱼运动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协会举办约500场各类钓鱼赛,参赛人数近5万人。多地以钓为媒,依托优质水域资源,借“钓鱼+赛事”“钓鱼+旅游”等业态激活地方经济活力,通过开发淡水、海钓等特色目的地,拉动住宿、餐饮等关联产业增长。其中,四川省南部县西北部的升钟湖不仅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钓鱼竞赛训练基地”,更依托这一专业资质,打造了颇具影响力的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其所在的四川省南部县也成为国家体育总局首个正式命名的“全国钓鱼城市”,以赛事为抓手,带动了周边文旅消费与乡村产业发展。
03 年轻人如何借钓鱼
实现“精神回血”
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钓鱼。在快节奏、高压力的都市生活中,它精准回应了年轻人的情感需求与精神渴望,为人们提供了难得的身心放松和自我疗愈方式。
截至9月18日,小红书平台“钓鱼人的快乐”话题浏览量已突破25.5亿次,除了“钓鱼佬永不空军”等趣味调侃外,“小物钓”“海钓”“路亚”“打窝”等也是热门关键词,钓友们晒出渔获照片、分享垂钓经历,在抛竿收竿之间磨炼耐心、感受收获的惊喜以及融于自然的平静。而这,或许就是千千万万钓鱼人乐此不疲的原因。

钓鱼经济“钓”动的,不只是钓鱼佬的心,还有产业发展新机遇。从专业垂钓、鱼鲜美食、竞技体育、渔文化体验到民宿度假等多元业态,钓鱼经济正迈向更广阔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