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9%;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近100万亿元,规模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全球1000强银行中有143家中资银行上榜,前10强中我国占据六席;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9月22日,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详细解析金融业“十四五”发展质效。他表示,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综合实力更加雄厚。
融资主渠道作用有效发挥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李云泽表示,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融资主渠道作用有效发挥。5年来,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重点领域投放精准有力。李云泽介绍,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27.2%、21.7%和10.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
为全力支持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金融业持续强化有效投资的融资保障。李云泽提到:金融业为“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项目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基础设施贷款余额54.5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62%;充分发挥7000多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撬动社会投资9万多亿元。
此外,金融业还大力支持提振消费、新能源车险投保等民生领域的金融供给。据李云泽介绍: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消费服务行业的贷款余额增长80%;新能源车“车险好投保”平台,推动实现愿保尽保,凡投必保,目前在保车辆超过4000万辆。
李云泽强调,民生保障显著增强:一方面,强化科技保险保障,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首台套、首批次保险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
此外,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助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李云泽表示,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
“五大监管”得到全面强化
五年来,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五大监管”得到全面强化。
“监管合力加快凝聚,无论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还是房地产、小微企业两项融资协调机制,央地协同、部门联动更加密切,形成了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的生动局面。”李云泽说。
李云泽透露,已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提供资金支持超1.6万亿元,租赁性住房贷款年均增长52%。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超过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
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有序推进。李云泽介绍,5年来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过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应对各类挑战的基础更牢,韧性更强,底气更足。
“当前,无论是高风险机构数量还是高风险资产规模都较峰值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都比较小,风险完全可控。”李云泽表示,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