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银施罗德基金本周连发多则公告,宣布旗下知名基金经理刘鹏因工作安排,“清仓式”卸任全部在管产品。而不久前他旗下基金密集增聘了基金经理,市场因此猜测他未来或许将“出走”。公司近年经营、业绩双重承压,部分产品未能顺利踏准“牛市”节奏。
交银施罗德基金本周接连发布了三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宣布知名基金经理刘鹏因工作安排离任旗下3只产品,至此他在交银施罗德基金已无在管产品。而最近一周多来,交银均衡成长一年混合增聘徐嘉辰、交银先进制造混合增聘郭若、交银启明混合增聘周珊珊为基金经理,并均与刘鹏共管。短期内产品密集增聘搭档后,又出现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市场猜测这是在为刘鹏离开交银施罗德基金做过渡性准备。
公开信息显示,刘鹏于2014年6月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从行业分析师做起,2018年5月开启基金经理生涯,是交银施罗德基金内部培养起来的投研人才。他基金经理累计任职时间为7年又116天,离任前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为91.25亿元,在公司主动权益经理中排名第二;其管理规模在2021年年末创下历史纪录,合计规模接近270亿元。
业绩方面,他管理交银先进制造混合A的任职时间接近7年半,任期回报为202.29%,同类基金同期收益率为80.14%;交银启明混合A的任职时间接近5年半,任期回报为75.24%,同类基金同期收益率为44.27%;交银均衡成长一年混合A的任职时间接近5年,任期回报接近22%,同类基金同期收益率为-4.21%。他曾多次获得明星基金奖,并获得金牛奖一次。
近年来,交银施罗德基金投研团队有储备不足的迹象。例如本次接棒刘鹏的三位基金经理未形成明显的“规模效应”,此前合计管理规模不足4亿元,被市场称为“小马拉大车”。数据显示,近年公司管理规模居前的权益基金经理业绩增长乏力,多名基金经理近三年回报率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其中,韩威俊近三年回报率接近-20%,其中交银品质增长一年混合A与交银内需增长一年混合任职期间年化回报率均在-7%左右;王崇、何帅近三年的回报率为负。
具体产品方面,主动权益类产品中,交银消费新驱动股票、交银股息优化混合、交银品质升级混合A、交银内需增长一年混合、交银品质增长一年混合A等8只基金最近两三年的净值跌幅均超过10%,其中不乏韩威俊等知名权益基金经理在管产品。而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幅在15%左右,显然,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部分权益产品未能顺利踏准“牛市”节奏。
业绩不佳导致公司近年权益产品管理规模出现缩水。数据显示,至2023年年末、2024年年末以及2025年上半年,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产品分别为127只、131只与139只,管理规模分别为4874亿元、5378亿元与5020亿元,今年上半年规模环比去年末下滑了近7%。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一季度末,因管理规模缩水,公司在公募行业内的排名跌出前20,排在第25位。2023年至今年上半年,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规模从近百亿减少到93.29亿元再减少至83.72亿元,累计下滑16%;混合型基金规模从近1200亿元减少到949.47亿元再下滑至894.36亿元,累计下滑幅度超过25%。
经营方面,根据交银施罗德基金股东发布的财报,去年全年交银施罗德基金实现净利润8.79亿元,同比减少近27%,这已经是其净利润连续第三年出现下滑。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4.0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91亿元减少了近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