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孙丽朝广西南宁报道

一趟满载货物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从广西钦州港东站驶出。国铁南宁局供图
近年来,在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南宁局”)获悉,自2017年首趟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以来,运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班列累计运输货物已达96万标箱,实现8年增长283倍。截至2025年9月4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年度发运量首次突破100万标箱。
国铁南宁局沿海铁路公司运输营销部工程师田桂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25年全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送量有望突破130万标箱,总运量将超500万标箱。
物流时间大幅压缩
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以重庆为例,过去货物需经长江水运出海,再转运至东盟地区;而如今选择西部陆海新通道,即货物一路向南,通过广西北部湾港这一出海大通道直连世界各地,物流时间可压缩约25天。近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凭借其经济、高效、便捷等显著优势,赢得了海内外广大客户的青睐。”田桂兰表示。
国铁南宁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集装箱运量实现强劲增长。2017—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送集装箱货物分别为3382标箱、5.34万标箱、9.4万标箱、31.3万标箱、63.2万标箱、75.6万标箱、86万标箱、96万标箱。
自2017年4月28日首趟“渝桂新”测试班列开行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新进展频频传出,“北部湾港—成都—波兰、德国”班列、“海南—钦州—西安”粮油班列、“阿联酋—钦州—兰州”汽车班列、“RCEP—北部湾港—河南”铁海联运双向班列、“重庆—钦州—迪拜”铁路JSQ车+海运滚装船专列等铁海联运新线路的陆续开通,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西部沿线省区市(直辖市)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也为后续相关产业的出口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吸引了更多产业向西部内陆聚集,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运输货物品类不断丰富
田桂兰介绍,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货物运输品类由最初的陶瓷、板材等50多个种类增加至目前包括粮食、汽车配件、电脑配件、装饰材料等1316种,辐射我国18省75市163个站点,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77个港口。
就当前主要运输的货物品种,田桂兰表示,从北部湾港发送到中国西南腹地的货物主要有柬埔寨大米、泰国香水椰、山竹,以及越南百香果、榴莲等。从中国输送到东南亚地区的货物主要有新能源、新材料、机电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此外,我国在政策层面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了有力引领。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指出,近年来,重庆、广西等西部省(区、市)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国家经贸合作,通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基本形成重庆、成都分别经贵阳、怀化、百色至北部湾港(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港)的三条铁路运输线路。
2021年8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更高质量、更优水平、更大力度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并提出加快推进主通道建设、强化重要枢纽功能、提高通道运输组织与物流效率、推动通道降低成本和优化服务等重点任务。
近年来,国铁南宁局扎实推进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东线”完成了焦柳铁路怀化至柳州段电气化改造,“中线”提前开通运营贵南高铁,“西线”扎实推进黄百铁路建设,并加快专用线建设,实现铁山港、钦州、防城港主要港区进港铁路全覆盖,不断扩充通道运输能力,实现从“通”到“畅”的蝶变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