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李晖北京报道
在利率波动加大的背景下,人身险行业正在加快寻找破局之道。
在近期举行的第二届人身险50人高峰会上,原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发言时强调,长期保险业务是人身险业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核心优势,这类业务极易受利率波动影响:利率大幅上升会引发大规模退保和流动性问题,利率大幅下降则会带来利差损风险,历史上已有深刻教训。宏观经济政策不会单独迁就某个行业,因此行业需自行寻求应对之道。
“应对低利率挑战需从负债端、资产端及‘死差、费差、利差’三差全方位入手,而非仅依赖投资端。寿险公司不能单纯指望通过投资来解决利差损问题,国际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资产端腾挪空间有限。”陈文辉表示。
在陈文辉看来,数字化转型和AI应用是寿险业提升竞争力、应对未来的关键,2025年将是重要转折点。对寿险公司而言,这是实现质变提升的重要机遇。
“面对新技术(如AI)和新的经营环境,监管机构需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平衡创新与风险,并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监管能力。同时,寿险行业应有紧迫感,认识到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与银行业等领先机构存在差距,必须加大投入和精力,积极主动拥抱变革,否则可能落后于时代。”他表示。
大家保险集团原总经理、上海仁达普惠金融研究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保险服务生态网络发起人徐敬惠在峰会上阐述了保险业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转型方向与发展趋势,并提出:行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核心航向、服务多层次保障体系成为发展新重点、机构差异化经营成为行业新版图。
机构侧也在上述市场环境下进行了积极探索。汇丰人寿执行董事、总经理胡敏表示,推动产品结构向浮动收益型转型是公司应对低利率环境的重要举措。“通过提前预判市场趋势,主动下调产品定价利率,并将业务重心转向分红保险,目前新单中该类产品占比已非常高。这一转型提升了利润稳定性。”
据其透露,目前汇丰人寿也在同步加强资产端能力建设与多元化投资布局,在固收类资产为主的基础上,拓展至私募股权、信托计划、不动产基金等多元资产类别,并计划探索REITs、境外投资等新领域,以分散风险、增强收益,响应负债端产品结构变化对投资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
在峰会当天的闭门会上,嘉宾围绕险企面对低利率市场环境、“报行合一”等监管新政以及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等热点话题进行谈论。总体来看,行业在挑战中探索韧性增长的路径正逐渐清晰,科技赋能与生态构建已成为关键驱动力。
来自寿险、健康险、保险资管、保险经纪、保险科技等多个行业60余家机构的28位“将帅”及高层管理者参加了本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