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汉水交汇,激荡出汉阳这片千年古壤。19世纪90年代,张之洞在此创办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点燃了中国近代工业的星火。“汉阳造”步枪更是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拉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颇负盛名的“汉阳造”在新时代会呈现何种模样?记者多次来到武汉市汉阳区,感受到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活力与底蕴共融。百年工业精神深植于这片土地,带动工业老城蝶变活力秀场,随江水奔腾不息。
不沉寂的工业血脉
龟山脚下,汉阳铁厂工业遗址群红砖斑驳,中国近代工业发祥于此。
不远处莲花湖畔,一栋苏俄风格老楼与武汉长江大桥遥相对望。这座“中铁大桥局机关老楼”历经70载风雨,见证着“中国建桥国家队”的荣光。
从兵工制造到桥梁建设,汉阳的工业血脉从未沉寂。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不仅连起武汉三镇,更贯通京广铁路、连通大江南北,成为新中国工业现代化的一个见证。
如今,中铁大桥局总部新址落地汉阳四新。沿着四新大道一路向西,湖北交投、汉阳市政、中南科研设计中心等40余家工程设计建造企业,如一条银链串起新时代的“汉阳造”。
“每一公里高速、每一座桥梁,都要守住品质底线。”湖北交投相关负责人介绍,入驻汉阳以来,湖北交投集团扛起全省80%以上高速公路投资建设重任,累计投资7208亿元,建成高速公路3612公里、在建2268公里;建成长江大桥7座、在建8座,将“天堑变通途”延伸至荆楚大地的江河路网。
湖北交投集团打造的一批全国标杆项目,让“汉阳造”影响力跨越地域。国内首条规模化氢能重卡运输示范线从这里启航,打通“鄂渝川”“鄂豫”两条氢能干线物流通道,构建起华中绿色物流大动脉。
全国劳动模范、湖北交投集团交通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常英,从业26年来创造了中国桥梁史上多个“首座”、世界桥梁史上多个“最大跨度”。团队创新成果在多座长江大桥上得到应用,团队也被授予“全国十大桥梁英雄团队”。“江上的大桥是流动的史诗。一笔一画,都要经得起百年风雨的审阅。”她说。
“汉阳市政集团持续拓展产业链,以数字化提升企业发展活力,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双特双甲资质体系企业。”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虞志鹏说。遍布三镇的高架道路,穿城而过的武汉轨道交通,赋予百年铁路新生命的武昌生态文化长廊,重塑生态肌理的东湖绿道……一个个工程见证着武汉的城市发展。
行走于汉阳,这里的健民药业、黄鹤楼酒业、百威啤酒、苏泊尔、金牛管业、味好美6家企业被誉为汉阳工业领域的“六朵金花”。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中,黄鹤楼酒入选食品行业的时代优品,健民产品入选医药行业的时代优品。
健民集团前身是创始于1637年的老字号“叶开泰”。历经近400年发展,拥有“健民”“龙牡”“叶开泰”等品牌,龙头产品“龙牡壮骨颗粒”累计销量已超300亿袋。集团还建成叶开泰智慧制剂中心,可满足中药汤剂定制化生产需求,消费者可一键溯源中药汤剂生产流通信息。
健民集团打造的叶开泰中医药文化园,借鉴并创新传统药号“前店后厂”模式,集中医诊疗、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产品体验于一体,吸引了不少研学团队前来体验中药香囊制作、品尝中药茶饮。
在汉阳,包括健民药业在内的大健康产业发展蹄疾步稳,九州医药供应链平台上线运行,汇集上下游企业3.5万户,交易额超120亿元,大健康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汉阳造”依科技向未来
今年4月10日,由低空经济“独角兽”企业峰飞航空自研、印有“汉阳造”字样的2吨级eVTOL航空器“凯瑞鸥”在汉阳升空,完成消防灭火演示和双机编队飞行表演。当日,汉阳造低空生态中心破土动工,峰飞航空率先落子,设立武汉总装基地。
“与直升机相比,eVTOL航空器用电驱动,更环保、更灵活、更方便。预计到今年底,首台‘汉阳造’eVTOL航空器将总装下线。”峰飞航空高级副总裁谢嘉说。
汉阳敢于拥抱低空经济的广阔“蓝海”,聚力打造低空经济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应用场景示范地、产业生态新高地。武汉长江北岸空游航线试飞启航,湖北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落户汉阳,汉阳区设立2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汇聚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超20家……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从资本运作到生态构建的汉阳低空经济版图正在形成。
“百年前,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造’蜚声海内外。现在,我们要创造新的‘汉阳造’,借用eVTOL为低空经济注入新活力。”汉阳投资发展集团董事长冯振宇设想,未来的汉阳,将是一个低空制造上下游生态协同中心,各类无人机均可在此起降、通航,相关的金融、场景资源汇聚,支撑低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制造与场景开发,推动航空器商业化应用。
汉阳科技创新研究院于2023年12月正式运行,通过打造兼具技术对接、科技转化、投资孵化、招才引智于一体的科创平台,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5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金7000万元,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加速成果转化。然而,这是一家具有“三无”特质的研究院。“我们不纳入机构编制核定、不明确机构规格、不核定事业编制。”院长刘海涛说。
汉阳敢于“触新”。机制的突破,让科技与产业发生聚合反应。去年8月,汉阳科技创新研究院为百威啤酒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姻”,共建微生物酿造技术创新中心。三方瞄准消费者的健康价值需求,新研发6种精酿啤酒。
“正是有了汉创院牵线,大学的人才、技术才得以加速导入产业一线。”百威啤酒相关负责人说,依托这一合作,百威新品将获取14项知识产权。
为谋求高“含金量”科创项目,今年上半年,汉阳区2025年“科创觅知音”成果转化活动走进华中科技大学,现场签约13个科创项目。
“公司落户汉阳,得到了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扶持。”武汉星雪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裴兵华说,公司正在训练智能医疗大语言模型,由其支撑的AI智能全流程病历质控系统,可对包括病历在内的所有医院文本进行“把关”,目前已在10余家医院投用。
不断扩大高校院所“朋友圈”的汉阳,选派了12个驻高校院所科创专班,助推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2024年,42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5亿元。
“知音老城”迎来新知音
白天,汉阳漫生活街区里,一群90后、00后创业天团在各自的店铺忙碌,四季宴、鹿鸣春晓、小树大健康、一修打边炉等潮流饮食品牌共同构建了青年创业生态圈。
入夜,一场“墨墨音乐会”在四新街道墨南湖畔社区唱响,青年人三五成群,围坐着听歌闲聊。
“汉阳是年轻人的知音。”“90后”姑娘章佳琪接手漫生活街区茂园商业体后,决心成为陪伴创业青年成长的“陪跑者”,带动300多年轻人加入,20多个青年创业项目从“种子”长成“乔木”。“在这里,我们彼此照亮,让每个梦想都能找到插座充电,继续拓展人生可能。”
汉阳区古琴台是为纪念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深厚情谊而建,也是来汉旅游的必打卡之地。汉阳“宠知音”,出台了知音人才谷政策3.0版,累计建成人才公寓5500余套。
“我们社区近2万人,其中七成是年轻人,以前在群里发活动通知,响应的人很少。”墨南湖畔社区党委书记佘秀芬说,自从推出青创驿站、青年夜校、共享自习室“青创三件套”,很多年轻人开始来这学技能、交朋友,参与社区治理,青年夜校活动更常常是名额秒光。
团汉阳区委书记吕露说,全区103个青创驿站实现街域全覆盖,提供千余个免费青创工位,目前已吸纳240余个初创项目,让更多青年在“家门口”创新创业。
“90后”彭煊华,2023年从广州返回武汉创业,成立执牛科技(湖北)有限公司,入驻湖北青创园(汉阳)。“我们以数字媒体技术,推动短视频及直播宣发,去年营收超500万元。”他说,园区通过减免房租、青创贷等提供扶持,减轻了不少压力。
作为全省首批青创园示范园区,湖北青创园(汉阳)自2022年落户汉阳四新片区以来,已吸引180余家企业入驻,培育“四上”企业7家、高新企业7家。园区搭建的资源要素一站式服务平台,贯穿青年创新创业全过程。
“员工入住园区附近的人才公寓,也有不少社群活动,认识了很多朋友。”疆汉科技创始人范楚峻说,在汉阳,虽身处城中,却能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据介绍,汉阳已建成公园95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居武汉中心城区第一。21公里的长江、汉江江滩公园碧道已全线贯通,足够跑一场江风拂面、心旷神怡的半程马拉松。
记者来到汉阳青年人才公寓项目之一的国博诚寓看到,房间设施齐全,青年可拎包入住,公共区域有健身器械、观影设备、水吧台、阅览室和招聘信息,专门的青年运营官会在周末、节假日组织青年住户开展观影、台球赛等活动。工作人员说,在汉阳,毕业6年内的大专及本科学历者,可按7折优惠入住公寓、优惠3年;硕士免租2年,博士则是3年。
青创驿站、青创园、青年社区……汉阳不“锈”正青春,近五年新增留汉大学生超10万人,十年净增人口近30万人,这里成为更多年轻人留在武汉的首选区域之一。
汉阳区委书记徐丽说,汉阳坐拥十山六湖,是全市唯一既临长江又临汉江的中心城区,流传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传承着“晴川历历汉阳树”的诗赋文脉,历史遗迹与当代生活碰撞相融,生态理念与青年文化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