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5周年。为全面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南方电网公司联合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于9月20日在广西桂林启动2025“低碳中国行”暨气候行动周系列活动。
“低碳中国行”活动自2022年发起以来,已凝聚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今年更是成为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的启动预热宣传环节之一。本次桂林站活动以“电护青绿低碳同行”为主题,深入漓江核心景区近零碳示范区,通过主题展览、主旨演讲、案例分享、经验交流等形式,充分阐释南方电网公司绿色发展理念,展现其助力绿色低碳转型的积极作为,为推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作为服务保障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及港澳地区电力供应的能源央企,南方电网公司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植发展实践。桂林漓江既是全球最美15条河流之一,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的13条江河之一。围绕桂林漓江核心景区近零碳示范区“零碳七景”建设目标,南方电网公司创新探索“电力+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从能源结构优化、电网运营升级、数字技术赋能等维度发力,在守护漓江青绿生态底色的同时,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注入强劲绿色动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两山”实践创新之路。
能源结构优化是零碳漓江的根基。南方电网公司以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零碳坚强电网为核心,打造以500千伏桂北站为中心的220千伏链式或环型网架,保障桂北风电群全额消纳,同时大力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目前,220千伏冬田储能电站已投用,灌阳抽水蓄能电站等大型储能项目稳步推进,实现多时空能源灵活协同调配。截至目前,桂林市非化石能源装机达440.9万千瓦,装机占比提升至83.1%,电力碳排放因子大幅降低,为零碳漓江筑牢能源基础。
电网运营创新让零碳场景落地生根。南方电网公司首创漓江核心景区电网“画碳”运营模式,推动“站、线、变、所”全物理节点焕新。110千伏胜景景观融合零碳数字化变电站规划建设有序推进,漓江核心景区12处跨江线路整治完成,兴坪古镇零碳智能配电房获评绿色电网三星。
数字技术赋能为零碳发展添智提效。南方电网公司以数智驱动“电力+算力”协同研究,攻克高频高阶网络矩阵碳排放测算难题,推进广西首个电碳监测平台建设;研发新型电力系统下需求侧资源智能聚合技术,建成广西首个零碳虚拟电厂;上线“碳电寻源”系统,为1.4万余电力市场用户提供“数字碳账单”,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如今,9月的漓江波光粼粼,核心景区近零碳示范区悄然焕新,其中广西首座近零碳、智能化配电房正以电气设备零碳排放为景区赋能。
以漓江核心景区近零碳示范区为纽带,南方电网公司进一步推动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双向转化,激活漓江流域产业活力。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上,南方电网公司联合60余家单位组建桂林零碳绿电联盟,构建绿电产业生态圈,促成清华大学、国电投等13家单位签约合作。首创购、售、输配电三方绿色电力交易模式,实现大河背岛330户居民、民宿、酒店及农业用户绿电全覆盖,打造南方电网服务区域首个“零碳村”;政企协同推动漓江核心景区1200艘电动竹筏完成“油改电”,每年减少碳排放2493吨。这一举措既降低了景区能耗成本,又吸引了游客,带动旅游经济腾飞。2024年,桂林大河背村游客量突破6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跃升至6.5万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4年,漓江风景名胜区水上游览线路游船和游览排筏累计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同年,桂林入选国家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珠江流域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在桂林灵川县成功交易,让绿水青山通过碳汇交易转化为“金山银山”。桂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覃正东表示,今年桂林再添新案例:阳朔县金宝河北沟村小流域项目以3.5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态产品5年经营权为交易产品,成交价达290万元,再次印证“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实践成效。
桂林漓江核心景区近零碳示范区是南方电网公司将绿色发展战略路径在桂林落地的生动实践,该示范区不仅取得了南方电网首个基于ISO14068-1国际标准的“碳中和”认证,还斩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更成功打造出服务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电力+文旅”零碳示范样板,为千里漓江赋予了新时代“零碳七景”的实践内涵。
绿能驱动,智能未来。下一步,南方电网公司将聚焦桂林漓江核心景区打造可靠、绿色、高效、数字电网的建设目标,加快推进绿色能源转型、数字电网建设、绿色消费模式构建、能源多元化协同发展,把桂林电网建设成为绿色低碳现代化电网,助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为守护漓江生态环境、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南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