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4 05:25:31 股吧网页版
部分中药材遭过度炒作 抑制投机需多管齐下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市场上常见中药材价格呈现“普涨快涨、涨多跌少”的运行特征。尽管当前部分药材市场报价有所回调,但患者药单并未明显“减负”。中医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价格惠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因为中药变贵,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受到关注。

  业内人士和专家呼吁,强化市场监管和预警干预,建立更加可持续的价格形成机制,以保障中医药的普惠定位。

  市场报价虽回调患者感受不明显

  过去五年间,国内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异常,多个常用药材价格大幅攀升,呈现“普涨快涨、涨多跌少”的运行特征。

  兰州市尚方堂国医馆负责人刘敬阁告诉记者,蝉蜕在2020年前每公斤价格维持在500元至600元左右,2023年突破1000元,当前已涨至2000元左右。记者在兰州多家药店发现,六味地黄丸、归脾丸等常见中成药近五年价格接近翻番。

  “部分药材价格屡破纪录,回落有限。”多位从业者称,以款冬花为例,2020年前每公斤约60元,2023年一度冲高至500元,2024年末回落至260元,目前又有所回升。当归同样从2020年以前的每公斤60元涨至2023年的260元,目前仍维持在150元高位。

  记者注意到,这些药材价格虽然总体回落,但对患者而言,药房价和药店价下降并不明显。甘肃佛慈中药材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建军介绍,医馆、药房还在消耗此前一轮高价采购的存量,中药材价格回落有待向末端传导。“中药材有个特点,一旦价格涨上去,就不太容易往下掉。后端中成药价格若想下调,周期也需要一年左右。”他说。

  失眠患者刘先生说,自己服用的复方枣仁胶囊已从2017年的49.9元涨至80元,“价格让人吃不消”。兰州市中医罗中孝坦言,高昂药价让医患双方陷入两难:开方后患者嫌贵放弃治疗,不开方则延误病情。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张慧芳说,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治疗中,一些经济承受能力较低的患者因中药疗程长、费用涨高转而寻求其他办法。

  投机致价格异常波动莫让“囤积炒作”成常态

  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引权表示,“简便验廉”是中医药普惠于民的基础,而偏高的药材价格,正在削弱其在基层医疗中的可及性,长期或将影响整个中医药行业的群众基础。

  受访专家认为,高价刺激下,部分商家以次充好、掺杂掺假,或过度炒作大宗补益类中药材,不仅会损害药效,更透支消费者对中医药的信任,动摇中医药行业根基。

  业内人士介绍,在影响中药材价格的众多因素中,囤积炒作近些年表现得尤为明显。一些药商人为控制市场运作,垄断大宗补益类中药材价格,囤货压价、高价抛售,造成货源垄断价格暴涨。

  受此影响,部分中药材从业者组成联盟囤积药材,导致一些品种严重超出了历史价格。安徽省亳州市中药材协会去年专门就此发布了《关于禁止哄抬中药材价格的倡议书》。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晋玲认为,市场投机行为常常导致中药材价格剧烈波动,对价格和供应链的冲击也是最大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我国中药材市场规模约4000亿元,常用品种仅三四百个,盘口较小,易于资本操纵。“例如全国黄芪年产量约10万吨,总市值不超过30亿元,理论上仅需9亿元资金即可撬动整个市场价格。”

  大宗补益类药材因生产周期长、需求稳定、便于储运,更易成为炒作对象。在甘肃岷县等道地产区,种植户陈鹏明反映,部分收购商大量收储药材后并不急于销售,而是待价而沽,人为加剧市场波动。

  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炒作者通过释放不实信息、掩盖真实供需,进一步扰乱市场秩序。甘肃药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一位知情人士称:“有些所谓市场信息纯属人为捏造,真实目的是为低价吸货、高位抛售做铺垫。”

  强化监测与调控抑制投机维稳市场

  北京四方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井太认为,中药材作为特殊的农副产品,价格受生产周期、市场流通等影响,本身会产生一定波动,前期高价然后出现阶段性回调,实际上符合市场规律。

  “饮片企业主要依赖前期库存销售,短期内市场流通的中药材并非完全依赖新产,库存释放缓解了即时供需压力,会带动价格小幅回落。”陈井太说,2025年新药典实施后,企业为满足更高的质量标准,生产、检测等成本将增加,也会对最终价格造成一定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整体来看,中药材市场正处于“供需调整+政策规范”的阶段,价格波动会逐渐趋于理性,最终向“质量保障下的稳定均衡”靠拢,这对消费者、企业和行业长期发展都是良性信号。

  面对中药材价格异常波动,晋玲建议,应在主产区加快建设道地药材储备库,对当归、酸枣仁等大宗常用药材实施“丰储欠补”,平抑市场波动。同时,建立药材价格监管与成本管控机制,增强中成药企业对原料供应链的稳定性预期。

  王引权认为,需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和恶意炒作,建立实时价格监测体系,设定涨幅预警阈值。例如,当单品种价格涨幅超过50%时,立即启动干预机制。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可探索设立中药材期货品种,通过远期价格信号引导种植端合理规划生产,减弱现货市场的盲目性和投机性,避免再现中药材“少了是宝,多了是草”的价格波动困局。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