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是不少城市居民的一件烦心事,建设立体式机械车库,向上要空间,能有效缓解车位供需矛盾。但如今这些便民设施却面临闲置困局:大量机械车位的高层处于停用状态,仅底层作为普通车位使用,还有的彻底沦为“僵尸车位”,被电动车、杂物等占据。如何盘活闲置机械车位,成为用好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议题。
不好用,是机械车位被闲置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机械车位不仅空间比划线车位局促,承重也有严格限制,市面上许多新车型普遍超出机械车位的空间要求,一些符合要求的车进机械车位也面临花费时间更长,且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剐蹭的问题。此外,机械车位多缺乏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无法满足新能源车主的需求。不愉快的停车经历,让许多人宁愿多绕几圈找地面停车位,也不愿进机械车位。
建设机械车位价格不菲,却因与现实需求不匹配而成为一堆用不上的“钢铁摆设”,造成浪费。一些机械车位由于长期缺乏人员维护管理,关键承重部位疲劳、金属部件老化、链条齿轮松动、液压系统失效等风险点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威胁车主人身和财产安全。
机械车位之所以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一方面是设计标准老化,滞后于汽车产业的发展。当前许多机械车位的设计是基于10年前的标准,在空间、承重等方面的标准都已无法契合今天的停车需求。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部分建筑开发商铺设机械车位时的敷衍塞责,导致其不好用、不能用。当前,城市更新正在推进中,盘活闲置资源,是城市更新的一项重点工作。一些地方将机械车位的更新改造纳入城市更新规划,着力“唤醒”闲置机械车位,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
机械车位牵涉多方,审批流程较为复杂,资金需求量大。要“唤醒”闲置机械车位,各地还得在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创造条件,并积极进行机制创新,比如通过政企合作,为机械车位的改造和运营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服务,确保机械车位能够长久有效地发挥作用。
从具体改造方向上来看,首先要拓展机械车位的容量空间,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确保机械车位能够满足基本需求。智能化改造是“唤醒”闲置机械车位的重要方向。应该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引入智能管理系统,在车辆识别、车位指引、车辆停放等环节实现智能调节和操作,为车主创造更加便利、智慧的停车条件。当然,面对变化了的汽车产业,机械车库的设计标准也应该跟上时代步伐。相关部门应结合当前车主的主流需求,抓紧推动标准优化更新,从源头上确保机械车位更加方便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