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临近,不少计划出游的消费者面临专业拍摄设备短缺难题,这届年轻人选择另辟蹊径——通过线上租赁无人机、单反相机等新款数码产品,以低成本实现高品质拍摄体验。
据央视报道,节前全国多地租赁门店中,轻便运动相机等“旅游拍照神器”租赁需求激增,成交量同比飙升超600%。“买一台太贵,租一天只要几十到一百多元。”不少消费者直言,3C数码产品租赁不仅帮自己省下了开支,还能租到最新款式的设备,显著提升了旅游拍照的体验感。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20-30岁年龄段的消费者中,有63.5%倾向于租赁数码产品,21.5%的消费者已有过租赁数码产品的经历;2024年,3C数码产品租赁市场规模已达到269.1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不过,作为新兴业态,数码产品的租赁仍面临不少待解难题。首先是合同风险,租赁企业普遍使用格式合同,条款中常隐含“提前退租收取高额违约金”“设备损坏需全额赔偿”等“霸王条款”,加重消费者责任;其次是数据安全与隐私泄露隐患,租赁设备可能存有上任使用者的照片、视频等隐私数据,若未清除就转手易导致信息泄露;再者是设备质量与维护责任模糊,部分商家将翻新机冒充全新设备出租,电池健康度低的设备也在市场流通,且设备损坏后的维修责任界定不清晰,引发后续纠纷。
在电子产品租赁领域,平台是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核心纽带,强化对平台的监管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明确平台的主体责任,推动平台建立商家信用管理档案,对商家的资质条件、信用状况及经营动态开展精细化审核,从源头筛选合规商家;另一方面,未来可引入区块链、AI等技术加强租赁风控,比如借助AI智能检测设备状态与数据残留情况。
行业健康发展离不开多方协同:平台和商家要恪守信用准则,规范合同条款、保障设备质量、落实数据清理责任;承租人也需履行信用义务,妥善使用租赁产品,避免人为损坏。唯有多方协同,才能推动行业向“规范发展”,进而为循环经济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