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拉开帷幕。从工业AI落地到多形态机器人协同,从绿色制造方案到跨区域产业联动,本届工博会上,中外企业带着“压箱底”的黑科技奔赴这场工业盛会。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全球约3000家展商携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集中亮相,人工智能、机器人、绿色制造等领域成果频现,勾勒出制造业向智能化、柔性化、绿色化转型的清晰路径。
西门子携手中科摩通打造的新一代新能源汽车EMB智能装配设备成为焦点——这是西门子生成式工业人工智能助手Industrial Copilot在国内市场的首次试点应用。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设备调试阶段,该AI助手可辅助工程师开发自动化程序,大幅减少重复工作。依托西门子标准化解决方案及机器人库,中科摩通的程序开发时间缩短30%,产线现场调试周期缩短30%,人工与物料损耗降低10%,直观印证了工业AI在复杂制造场景中的实用价值。
越疆机器人展台的“超级工厂”平台则让记者眼前一亮。这个多形态通用具身机器人协同常态化作业平台化方案,采用“集中决策+分布式执行”架构,以“工厂智能枢纽”为核心,“超级大脑”统一负责规划与调度;执行层面,人形机器人穿梭转运、完成精细化操作,多足机器狗在复杂环境中巡检,协作机械臂专注高精度工位柔性作业,多设备协同模式显著提升生产柔性,重构工业智能落地新路径。
双足与轮式人形机器人成为超级工厂的“核心战力”,越疆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实现全国首例工业跨场景多任务协同作业泛化应用,在人机动作映射与多模态感知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在高危环境中表现出色,是“超级工厂”处理复杂工序的核心操作手,并适应多样化工业环境。其轮式人形新品ATOM-M融合灵巧操作与高效移动能力,具备±10mm重复定位精度,可完成电子元件焊接、无损抓取等精细任务。
此外,智能咖啡机器人、冰淇淋机器人等商用解决方案,也展现出越疆从工业智造向多元服务场景拓展的布局。越疆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平台旨在满足制造业对柔性生产的需求,推动机器人从单一工具向“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多形态智能体升级。
作为工博会“老朋友”,台达今年以超200平方米展位设下AI数字化工厂、AI数据中心等四大主题展区,通过场景化展示与互动,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高效节能技术如何赋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其中,AI数字化工厂依托台达自身自动化技术与制造经验,打造覆盖物流、生产、设备管理的绿色智能制造模式,结合机器人、AI与数字孪生(DIATwin)技术,实现虚实整合,展出整厂级绿色制造方案;AI数据中心则瞄准未来超高算力需求,融合预制化、模块化理念与先进液冷技术,显著提升能效与功率密度,为AI、HPC及云计算时代筑牢基础设施根基。
首次参展的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同样看点十足。作为唯一参展的香港公营机构,生产力局不仅带来以AI为核心的香港创新科技成果,还组织了54家港企组成的考察团,与内地企业共探新质生产力前沿。其展示的四大范畴成果中,全球领先的代理式AI技术尤为吸睛——代理式AI自动化平台“天工开物”融合实时视觉AI监控、RAG技术与物联网设备,可打造通用型AI数据管理平台,赋能千行百业缩短开发周期、提升制造效率;AI自动驾驶轮椅整合多前沿技术,能实现无障碍高效接驳,适配机场、医院等多场景;3D扫描机器人“巡站宝”与工业人形机器人,分别展现人机协作方案与复杂工业任务执行能力。生产力局相关人士表示,此次参展不仅为彰显香港工业升级实力,更希望依托香港国际化平台,助力内地与香港产业协同“出海”。
中科新松的展台前,睿可RICO轮式人形机器人的演示吸引众多观众驻足——精准抓取茶具并稳健倒茶,其配备的双臂柔顺控制系统,让动作兼具灵活性与触达性。不同于传统机械臂“硬碰硬”的抓取方式,该机器人通过柔性抓取技术,既能准确拿取物体,又能在人机接触时保障安全,适配复杂协作场景。此外,新松还展出多可咖啡机器人、“松羿”轮式人形机器人等产品,集中呈现智能机器人在多元场景的应用潜力。
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ABB机器人,今年推出OmniCore EyeMotion视觉系统,可搭载于所有配备OmniCore的ABB机器人,通过使用任意第三方相机或传感器即可感知周围环境,即使在复杂应用场景亦可实时自适应。
“过去十年,我们不断推进AI视觉技术发展,使机器人能够通过3D视角‘看见’世界,但以往这需依赖于专用高级摄像头硬件。”ABB机器人业务部全球总裁马思康表示,“ABB这次发布的OmniCore EyeMotion视觉系统突破这一限制,让各类机器人在2D和3D视觉应用中不仅能‘看见’、更能‘理解’周围环境,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自主性与多功能性。”
展台工作人员介绍称,与定制解决方案相比,该软件可使调试时间缩短高达90%。“在更复杂的应用场景中,OmniCore EyeMotion视觉系统还能与ABB独有的在线自动路径规划技术相结合,从而可以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时、持续地自主规划并执行避开障碍物与动态物体的无碰撞最优路径,在拾取放置等关键任务中提升自主性,并使节拍时间缩短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