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投宏观:受美国关税冲击,预计印度央行将开启降息周期至5.0%
·J Safra Sarasin:瑞士通胀温和回升,央行无迫切行动必要
·巴克莱银行:泰国经济前高后低,增长放缓与内需疲软将持续压制通胀
·摩根大通:外资对冲日股风险或成被忽视的日元利空催化剂
【机构分析】
·MFS投资分析指出,美元正面临显著且持久的下行压力,主要受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疲软、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以及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利差收窄的共同影响。美元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保持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地位,但“唯一的好消息”难掩整体看空基调。当前进行全球资产多元化配置的逻辑“前所未有的充分”。随着美元承压,非美国股票、欧洲固定收益以及新兴市场债务等海外资产类别有望成为主要受益者,为投资者提供分散风险与捕捉回报的重要机会。
·瑞穗证券分析师指出,小泉进次郎胜选概率正在上升,可能导致此前盛行的“高市交易”(押注股市上涨、日元贬值、日债收益率陡升)被迅速平仓。同时,高市早苗近期也缓和了其扩张主义言论,避免直接评论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和减税可能,进一步缓解市场对财政失控的担忧。在政治不确定性缓和与政策预期转向审慎的背景下,日本国债迎来反弹,长期收益率回落,显示市场对财政纪律强化的预期正在定价。
·凯投宏观经济学家表示,受美国加征关税冲击经济增长影响,预计印度央行将在10月1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下调回购利率25个基点至5.25%,并将在2025年底前进一步降息25个基点,使利率降至5.00%。美国关税政策已对印度出口造成显著压力,迫使机构将印度2026年GDP增长预期从此前的7%大幅下调至6.5%。尽管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预计将保持温和,到2026年下半年逐步回升至印度央行4%的中期目标水平。
·J Safra Sarasin银行经济学家表示,瑞士通胀正温和回升,瑞士央行没有理由急于行动。市场普遍认为,瑞士央行将选择保留政策空间,待未来经济数据进一步恶化时再考虑启动负利率。
·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指出,尽管泰国经济在2025年上半年录得3.0%的强劲增长,但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将面临显著阻力。增长放缓归因于多重不利因素:出口增长前景疲软、国内政治不确定性上升,以及旅游业复苏乏力。今年游客到访量持续疲软。泰国通胀水平保持温和,预计2025年和2026年整体通胀及核心通胀均将低于泰国央行1%—3%的目标区间,反映出内需动力不足。
·摩根大通警告称,外国投资者可能提高对日本股票投资的外汇对冲比率,成为被忽视的日元利空因素。目前外资买入日股的对冲比率仅10-20%,处于低位,削弱了日股与美元/日元的关联性。随着日股持续上涨,若更多中长期投资者重返对冲型基金,对冲比率可能上升。报告估算,对冲比率每正常化上升1%,或引发约3万亿日元的美元买盘。
·花旗策略师表示,美联储9月近乎一致的降息决定(仅一人异议),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市场对央行独立性的疑虑,同时供应担忧也已缓和,因此决定退出该交易。已建议客户对“做空30年期美债相对5年期美债”的交易进行“获利了结”。该决定是在交易触及预设的“回调上限”后作出的。该交易于5月以40个基点价差启动,8月在72个基点时加码,旨在押注长期美债表现将弱于短债。其逻辑基于特朗普政府的财政扩张政策将推高长期债务供应,以及其试图罢免美联储理事库克所引发的政治干预担忧。
·高盛策略师表示,由于美国经济和市场表现趋弱,不再支撑其高估值,美元在未来几个月势将进一步走弱。尽管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不会很快被取代,但其优势将缓慢减弱。欧洲财政政策转向支持增长以及中国出口强劲,为欧元和人民币升值提供了支撑。尽管有去美元化讨论,但近年来实际证据有限,美元仍在全球发债、跨境交易和外汇现货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