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白丽斐)商务部近日会同中央网信办、财政部等8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包含13项具体措施,为服务出口提供全面政策支持。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鲍晓华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而言,中国服务出口有望保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增速,未来不仅追求规模扩张,将更强调高技术、高附加值和可持续发展。
鲍晓华表示,《政策措施》的最大亮点是把“要素—规则—场景”三者打通,形成从资金与保险、税收与结算,到数据与知识产权、人才与市场的全链条制度型开放。总体看,这是一份“从要素到场景、从纾困到增能”的升级版政策包。
结合全球趋势与国内政策导向,鲍晓华认为,未来中国服务出口发展将主要呈现三大趋势。第一,数字贸易主导特征更加突出。随着跨境电商、数字内容、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服务快速发展,加之国家在跨境数据流动、国际数据中心建设等制度安排上的突破,中国企业将在数字贸易中获取更多市场份额。这不仅是出口形态的转变,也是价值链位置的提升。
第二,绿色低碳服务成为新的增长极。全球碳中和背景下,节能服务、碳足迹核算、环境治理、循环利用等绿色服务需求旺盛。中国在相关领域已积累一定优势,通过政策支持和国际规则对接,有望在绿色服务贸易上实现突破式增长。
第三,制度型开放与规则对接速度加快。与货物贸易不同,服务贸易的核心在于制度安排和规则互认。未来,中国将在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便利化、跨境支付监管、数据安全标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从而提升制度性话语权。
“此外,服务出口主体结构也将多元化。”鲍晓华表示,一方面,大型龙头企业继续发挥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将在专业化细分领域实现“借政策出海”。入境消费便利化政策也将带动教育、医疗、旅游等服务出口间接增长,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