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9.24”新政一周年,大盘全天震荡反弹。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83%报3853.64点,深证成指涨1.8%,创业板指涨2.28%,北证50涨2.03%,科创50涨3.49%,万得全A涨1.4%,万得A500涨1.17%,中证A500涨1.39%。A股全天成交2.35万亿元,上日成交2.52万亿元。全天近4500股飘红,但短线情绪与指数割裂,强趋势容量标的成为资金首选。
2025年9月24日科创板100 ETF、科创综指ETF市场表现


【上涨原因分析】
人工智能方面,阿里云栖大会的重磅布局成为市场主要的关注点。
一个是算力方面,阿里已于今年 2 月宣布未来三年在云与 AI 硬件基础设施投入 3800 亿元,按官方说法“总额超过过去十年投入总和”。 在此基础上,吴泳铭在本次云栖大会上表示将追加更大投入(即 3800 亿元不是上限)。能耗作为物理尺度指标:阿里预计,到 2032 年,其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比 2022 年提升 10 倍。这一预测实际上意味着其基础设施规模、算力释放和资源消耗或有望以指数级或接近指数级方式扩张,底层核心驱动力依然是推理需求的大爆发,tokens每2-3个月翻一番。(风险提示:个股仅作为基本面说明,不作为个股推荐)
如何理解阿里此举?进一步验证了国产AI按下“加速”按钮,验证了产业端的景气度,未来国内AI基建投资或有望加速,以阿里为首,国内其他大厂的Capex投入或有望持续去跟上。同时意味着,基建周期拉长,到32年能耗比22年翻10x,25-30%的CAGR,考虑到AI成长非线性,因此背后的潜在预期可能是前几年斜率会更加陡峭,衍生到其供应链的弹性、应用的弹性会更大,因此带动相关AI、云基础设施成分股的估值集体抬升。
另一个是机器人方面,与英伟达达成 Physical AI(物理 AI)合作,阿里云 PAI 平台将集成英伟达 Isaac Sim / Isaac Lab / Cosmos 等软件栈,对接仿真、数据合成、强化学习、模型验证测试等环节。他还提出 AI 不止步于 AGI(通用人工智能),而是迈向 ASI(超级人工智能),强调 AGI 已是起点,而终极目标是具备自我迭代进化能力、全面超越人类的系统。以上成为市场对“算力 + 物理 AI”方向信念加强的催化剂。(风险提示:个股仅作为基本面说明,不作为个股推荐)
半导体方面,产业基本面的正在发生切实变化。
第一,存储行业已进入新一轮涨价周期。最直接可以看到的就是,海外原厂涨价动作持续验证:海外原厂及国内长存陆续开启涨价。9月5日,闪迪对下游渠道端及消费类产品价格普涨约10%;美光通知渠道端,存储后续涨幅约20%-30%;三星通知大客户,DRAM方面,DDR4、LPDDR4、LPDDR5、LPDDR5X后续合约价格增长15%-30%,NAND方面,EMMC、UFS协议价格后续涨幅约5 – 10%。(风险提示:个股仅作为基本面说明,不作为个股推荐)
如何从供需角度来理解这个周期?需求端:AI驱动存储需求高速增长,北美几家SaaS大厂在AI投入巨大,数据中心对存储拉动强劲。同时,数据中心需求占据原厂部分产能,消费类产品也随之涨价。供给端:海外几家原厂在2024年Q4为保证利润开启减产计划,当时平均减产幅度在10 - 20%,今年下半年体现明显,目前稼动率处于较低水平,据产业调研情况2025年6-7月份约80%,且暂无进一步扩产计划。上一轮存储周期(2023年-2024年)原厂亏损,使得厂商对扩产相对谨慎。
第二,半导体设备端,本轮行情的核心是两存扩产+国产算力+光刻机自主可控叠加驱动,共同开启设备和材料投资的周期。25年前三季度存储设备下单节奏低于预期,Q3-4是半导体设备下单及确收旺季,25Q4有望拐点向上,设备订单有望陆续落实。存储厂涨价背景下,扩产节奏有望提速,景气度向上游设备和材料端传导,工艺设备订单先行,量检测设备订单有望跟随。
情绪面角度,市场对去年9月24日以来科技板块长期重估的记忆、以及近期政策面频繁强调支持科技创新,叠加资金面与业绩预期,说明资金对“科技自主 + AI 产业链”的主题或仍有高度共识。外部市场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映射效应,美股近期半导体龙头维持高估值区间,这种海外龙头的持续表现,一方面传递了产业周期的基本面变化,另一方面也增强了A股投资者对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估值修复的信心。
【后市展望】
短期维度:在半导体供需、产业链涨价及资金情绪主导下,行情或有望延续趋势,半导体设备、功率与材料等赛道短期受益明显。短期可以关注三季报基本面兑现情况,重点跟踪半导体设备、材料的财报业绩表现。另一方面,短期的快速上涨抬升估值,波动性同样加大,建议投资者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做好配置。
中期维度:一是若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持续、企业基本面(营收/订单/产能)验证向好,则能够对产业逻辑形成更强的基本面支撑,同时进一步提升板块安全边际。但同时需要关注海外宏观、地缘与贸易等外部扰动对科技链条的传导。
科创板100ETF(588120)跟踪的是科创100指数(000698),该指数从科创板市场中选取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1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覆盖了电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反映科创板市场中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的整体表现。
科创综指ETF(589630)跟踪的是科创综指(000680),因此对科创板全体更广覆盖,这个指数的宽基属性也有助于在产业轮动中维持较好的承接,更贴合科创板块整体的节奏。指数覆盖科创板近97%的上市公司,成分股以电子、机械设备、医药等行业为主,具有高研发投入、自主科技含量高的特征。
此外,这两个ETF都是单日涨跌幅可达20%的产品,也有助于更加紧密的跟踪指数表现。对科技创新领域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结合财报情况、政策跟踪,进行滚动操作或分批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