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5 00:16:40 股吧网页版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生:武汉打造制造业绿色转型“标杆样本”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前,绿色制造已成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抓手,发展绿色经济、推动节能减排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

  在绿色转型的时代浪潮中,武汉正以系统化思维打破传统制造业高碳路径依赖,逐步构建起以绿色工厂为“点”、绿色供应链为“线”、绿色园区为“面”的立体化制造新生态。这一体系不仅推动单一企业节能改造向跨产业链协同降碳演进,更实现了从厂区到园区的能源循环、资源共享与低碳运营。

  从“点”上发力,武汉加快绿色工厂建设,引导企业实施全流程清洁化改造,夯实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微观基础;在“线”上延伸,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构建覆盖原材料、生产、销售、回收的绿色供应链体系,推动减碳责任贯穿产业全链条;于“面”上集成,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企业间能源梯级利用、废物资源化协作,形成产业集聚与生态效益深度融合的绿色发展平台。

  这一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共生的演进,不仅为武汉工业树立了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标杆,更标志着其发展范式正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引领、生态优先的新阶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筑牢“绿色基点” 夯实绿色制造体系根基

  位于武汉市汉南经济开发区的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于2022年正式竣工投产,投产首年就获评“国家绿色工厂”和武汉市首批“无废工厂”。工厂确立了能源使用清洁化、资源循环化、设备节能化等八大减碳措施,将节能减碳落实到生产的每一个细微环节。2024年,工厂生产环节固废产生量较2023年下降72.8%,单车固废产生量下降73.8%,单车耗水量下降20%。

  路特斯的绿色生产是武汉市制造体系运转的一个生动注脚。近年来,武汉市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探索形成“绿色发展,诊断先行”创新路径,从顶层设计、宣传引导、诊断流程及辅导培育上为企业建设绿色工厂“把脉问诊”,持续引导培育武汉企业的“绿色实力”,夯实武汉绿色制造体系根基。

  在顶层设计上,武汉市建立“绿色诊断+改造提升+示范创建”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模式,并率先采用政府买单、免费诊断模式,主动上门“把脉问诊”,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诊断服务。

  在宣传引导上,通过线上刊发绿色制造典型案例,结合线下组织绿色转型推介大会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绿色转型动力,参与诊断积极性明显提高。

  在诊断流程上,武汉市经信局遴选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录,明确年产值亿元、年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为重点对象,建立年度诊断服务对象库,年均安排50家左右企业作为诊断对象,并量身定制诊断服务计划,明确诊断时间。

  在辅导培育上,武汉市区两级借助诊断平台技术支撑,重点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跟踪辅导,培育后备队伍,强化分级培育;对国家能效、水效“领跑者”、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分别给予30万元支持,对企业已实施的工业节能与绿色低碳改造项目,按照投资额8%给予支持。

  截至目前,武汉市累计建成8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30%,成为推动武汉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延伸“绿色主线” 强化产业链协同联动

  分布在武汉各区的8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不是孤岛,而是通过绿色产业链连成一条线,它超越了单个企业的边界,关注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废品回收的整个链条,实现了产业链整体的节能减排。

  对路特斯来说,除了严格把控生产制造环节的节能减碳,还对合作供应商提出减排要求,对关键原材料的温室气体排放值、循环材料使用比例以及一级供应商的可再生电力使用等做出明确规定,助力工厂实现单台车全生命周期减排。在路特斯的183个一级供应商中,已建立运行环境管理体系供应商达173个,占比95%;已认证环境管理体系155个,占比85%。

  在下游的废弃物回收环节,路特斯工厂将“不落地、零杂质”的废钢、废铝持续稳定地直送冶炼厂进行回炉冶炼,积极开展报废汽车拆解、零部件再制造再利用,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和材料循环,以“报废回收”推动“循环再生”。

  三者协同,覆盖汽车制造从生产到回收的全流程减碳,为制造业绿色转型提供“全周期”样本——一旦产业链上下游在低碳材料研发、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循环经济等方面深度协作,就能实现产业链整体减排,提升产业绿色竞争力。

  在此过程中,武汉市经信局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与平台搭建作用,以路特斯等龙头企业为牵引,系统推进绿色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通过制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指导上线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并提供技术改造与低碳转型专项资金支持,有效引导链主企业将绿色管理要求向上下游延伸,推动全链条企业融入绿色低碳发展体系。

  通过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武汉正逐步建立起以数据互联、责任共担、绿色协同为特征的汽车产业绿色供应链生态,切实推动减碳责任贯穿产业全链条,为实现区域“双碳”目标构建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打造“绿色园区” 构建协同共生体系生态

  绿色园区是整合绿色工厂与绿色供应链的协同平台,是绿色制造的区域平台和系统集成。园区内的循环生产方式,实现了比单个绿色工厂或供应链更系统化的资源循环和能源梯级利用,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

  具体来看,园区的绿色生产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拓展不同产业固废协同、能源转换、废弃物再资源化等功能,创新工业行业间及与社会间的生态链接模式。园区内存在的多条不同供应链,极大提升整个园区的绿色生产效率。

  以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所在的武汉汉南经济开发区绿色园区为例,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示范区、国家汽车产业备份基地,园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汽车材料为核心,集成电路材料、新型显示材料为支撑,新能源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为辅助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围绕不同产业主体,采购、生产和制造环节的全流程?碳也在同步运转中,并最终形成丰富的绿色园区生态体系。

  除了企业发力,汉南经济开发区自身也持续加大绿色投入。该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省级标杆绿色工业园区,汉南经济开发区在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上,始终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置于核心位置,并规划了一整套贯穿于项目引进、建设和运营全过程的绿色制造措施。

  首先,在产业准入环节设立高门槛,园区严格执行环保政策法规,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三高”项目入园,优先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友好型的优质项目。

  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和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推动实现源头减量和循环式生产。园区将建立完善的污染物处理体系,包括高效的废水处理设施、废气收集与净化系统以及规范化的固体废物分类、贮存、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系统。

  此外,园区还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发挥绿地的生态调节功能;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应急响应体系,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控。

  数据显示,汉南经济开发区能源产出率2024年达7.33万元/吨标煤,远超国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5%,中水回用率超92%;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9%,危废处置利用率100%,再生资源回收率9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3%,绿色产业增加值占比42.95%,成功打造了现代化绿色低碳循环园区。

  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园区间的良性循环,已经将武汉绿色低碳产业从“企业单打独斗”,升级为“产业生态共进”,既激发单个企业绿色生产,又通过服务赋能、市场机制,构建起跨行业、全链条的绿色发展网络,并最终汇聚在绿色工业园区这一载体内,让武汉绿色低碳产业释放出更大潜力,为城市乃至全国低碳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标杆样本”。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