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萌
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指出,“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可以说,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中国资本市场“朋友圈”持续扩容,显示出全球投资者对于中国资产的配置意愿不断提升,这既是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的生动缩影,也是中国经济为全球发展注入确定性的有力印证。笔者认为,这一良好局面的形成,是多重关键因素共同驱动的必然结果。
其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完善制度供给,优化营商环境,为全球投资者长期扎根中国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始终以改革开放促发展,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速跨境资本高效流动,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稳定、更透明、更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在此进程中,监管部门多措并举、系统施策。一方面,深化投融资端改革,完善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加力服务科技创新,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另一方面,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限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外资跨境投资便利度。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一系列改革开放举措的核心价值在于夯实资本市场的制度根基,推动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与外在竞争力的同步跃升,既增强了中国资本市场应对外部波动的韧性,又提升了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吸引力,加速形成国际资本“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的良好生态。
其二,中国资本市场汇聚了全球稀缺的优质核心资产,发展前景好,投资潜力大,提供给全球投资者兼具稳定性与成长性的选择。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中,资本市场培育出一批在全球产业链中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仅有金融、能源、电力等传统行业的龙头企业,还有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的领军企业,它们共同构成全球资本配置的优质资产矩阵。这既能满足国际资本对于低波动资产的配置需求,为其提供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压舱石”,也能契合国际资本对于高成长领域的投资偏好,为其捕捉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遇,构建穿越周期的价值资产组合。
其三,跨境产品类型丰富多样,范围不断扩容,满足了全球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需求。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沪深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深化,资本市场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多维度的跨境投资产品体系,覆盖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品等多种产品类别,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期限和收益目标的国际资本需求。
可以预期的是,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会越拓越广。立足全球视角,更大的“朋友圈”意味着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效率、更多元的投融资渠道、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将有力增强中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