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程丹
当DeepSeek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脱颖而出、中国资产吸引力明显增强时,全世界都在探索该如何与时俱进完善资本市场发展理念和监管方式,以更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当下。中国资本市场也不例外。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不断提升基础制度、市场功能、监管执法等各方面的适应性、包容性,促进资源更加高效配置,让优质企业和各类资金更好迸发活力、实现价值。
在上市公司领域,就是要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夯实市场的基础。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上市公司要重视内部治理,保持主业经营稳定,加紧修炼内功,通过市场化并购重组、加大分红等方式回报投资者,提升投资价值。
完善制度促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上市公司是中国优秀企业群体的代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也是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来源,“十四五”期间,监管部门多措并举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
一方面,坚持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双轮驱动。证监会两次修订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系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推进独立董事制度改革,上市公司运作更加规范、透明。另一方面,扶优限劣,支持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提升投资价值。“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一般性的资产重组超过2100单,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并购重组示范性案例多了起来,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国联证券定增吸收合并民生证券、沪硅产业收购控股子公司剩余少数股权、概伦电子拟收购锐成芯微和纳能微股权……从千亿级别的行业整合,到多家企业增资引战,再到券商间的并购重组,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场化并购重组正沿着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方向,加快推动横向、纵向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补齐供应链短板,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一年来,1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计划,打通产业链的堵点、难点,解决“卡脖子”问题。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指出,经济转型期,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技术升级与产业协同的内在需求越发强烈。尤其是传统行业,面临增长瓶颈和产能过剩压力,通过并购新兴产业优质资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升自身质量的主动选择,也是政策支持与资本助力下的必然结果。
并购重组仍将是下一阶段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吴清指出,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推进并购重组等制度改革。
田轩认为,未来并购重组市场将更加聚焦产业整合、技术协同、价值提升等核心方向,呈现出以战略性并购为主导、多元化支付方式并行、国企与民企协同推进的格局,推动并购重组市场向常态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迈进。
投资者回报持续增厚
在投融资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以投资者为本,成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共识。“十四五”期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达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过八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尤其是今年以来,上市公司主动回报投资者的意识越发增强,今年前8个月,沪深两市新增披露458单回购计划,回购金额上限1430亿元,金额已达2024年全年的67%;沪深两市新增披露增持计划283单,增持金额上限861亿元,金额已超2024年全年。上市公司已分红超2万亿元,中期分红家数和金额再创新高。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积极变化和政策的支持不无关系。2024年4月发布的新“国九条”提出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
在政策的持续引导和鼓励下,上市公司进一步健全常态化分红机制,分红意识不断增强。杨德龙表示,分红金额高、频次增多让分红节奏不断优化,让投资者切实感受到投资回报,也增加了上市公司的投资吸引力,有助于鼓励长期投资、长期持有。
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进阶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石。“十四五”期间,一系列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改革举措发布。
从公司法修订,完善了公司治理架构,强调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和责任,到独立董事制度改革意见落地,证监会督促独立董事积极履职,发挥监督作用,再到新“国九条”以及“1+N”政策文件对加强公司治理监管作出了明确部署,证监会完成对《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上市公司股东会规则》的修订,改革逐步深入,因公司治理缺陷、内部制衡失效导致的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违法违规行为被严厉打击,投资者利益得到保护。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有所提升,治理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独立董事履职呈现积极变化。
打击财务造假方面,2024年至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对130名财务造假责任人员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今年已有8起财务造假案件涉及的32名责任人被刑事追责。公司治理方面,截至上半年底,沪深两市共1568家上市公司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或估值提升计划。
在“应退尽退”的政策导向下,A股多元化、常态化退市格局形成,一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离开资本市场舞台,“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证监会加大退市中的投资者保护力度,充分发挥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持股行权作用,帮助投资者维权,如通过代位诉讼促使退市公司太安堂资金占用方全额偿还占用资金本息合计5.7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