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工业化暨“十四五”工业重大成就展(以下简称“国家展”)9月23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作为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的核心展区,本届展览以”创新驱动筑根基产业升级攀高峰“为主线,系统展示了”十四五期间,我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全面呈现了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坚实步伐。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国家展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成就展、集群展和基础展三大部分构成。其中,核心的成就展从九个维度集中呈现了“十四五”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综合成就。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突破40.5万亿元,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创新驱动方面,我国累计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70余家企业跻身全球研发2500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全面增强,制造业比重基本保持稳定。区域协同发展动能持续释放,形成了8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78个国家高新区领跑发展的格局。同时,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3.93%。
据悉,成就展聚焦高端装备、原材料、电子信息、消费品等重点行业,集中展示了20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和战略性的重大技术和产品。
比如,装备制造展区展示了我国重大装备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其中包括我国首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干线客机C919;于2023年11月正式交付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代表世界三代核电技术先进水平的“国和一号”核电高端装备;以及在运营速度、能耗控制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的CR450BF动车组。
原材料展区展示了材料工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显著成效。例如,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为C919大型飞机提供了17项主结构铝合金材料;高性能碳纤维拉伸强度是传统材料的数倍,已成为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材料。
电子信息展区彰显了我国数字技术创新的领先地位,展出了量子通信设备、人工智能芯片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核心技术。
消费品展区体现了转型升级的新成果,包括智能家居生活集成方案、mRNA生物疫苗的全面国产化以及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规模化量产。
此外,同期举办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主题成果展也系统展现了我国80个国家级集群的布局全景和实践成果。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综合运用实物展陈、数字沙盘、场景模拟等多种形式,注重体验与互动,旨在让国内外观众切身感受中国工业开放合作、协同共赢的发展理念,共同讲好和传播中国工业故事。
据悉,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了28个国家3000余家展商,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集中展示核能、新能源、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前沿成果,并首次设立“AI+工业母机专区”,同期还将举办50余场论坛,为全球工业创新和合作汇聚众志、凝聚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