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5 03:20:40 股吧网页版
金融监管总局李云泽:“十四五”期间保险业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来源:中国经营报

  9月2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发布会上介绍关于保险业在“十四五”时期的表现称,民生保障显著增强。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

  保险“稳定器”功能显著

  李云泽表示,“十四五”以来,坚持从经济社会大局出发,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服务质效明显提升,可以简要概括为“一增一优一补”。

  他指出,“一增”就是增供给,全力支持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其中,车险累计承保机动车超16亿辆次,较“十三五”时期增长40%。搭建了新能源车“车险好投保”平台,推动实现“愿保尽保、凡投必保”。目前在保车辆超过4000万辆。助力实施稳外贸政策,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4万亿美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52%。打造跨境贸易金融服务“快车道”,为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优”就是优结构,着力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聚。包括培育壮大耐心资本,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助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强化科技保险保障,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首台套、首批次保险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自2024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积极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和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四项试点”,累计为科技领域新增投资超过万亿元,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李云泽进一步表示,“一补”就是补短板,切实强化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其中,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全国,“十四五”期间亩均保额提升了72%。更好地满足养老健康需求,商业养老金、养老理财等业务试点稳步推进,养老第三支柱建设不断加快。大病保险服务12.2亿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8亿人,5年来商业健康险为患病人群累计支付1.8万亿元经济补偿。助力提升灾害保障水平,保险业针对洪涝灾害、台风地震等累计赔付超过1500亿元,做到应赔尽赔、能赔快赔、合理预赔。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在20多个省市落地,推动防灾减灾“安全网”进一步织密织牢。

  重点领域改革步履不停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近年来,保险资金积极发挥其资本市场“压舱石”的作用。

  “中央金融办会同我会和相关部门出台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入市的痛点堵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等重要举措相继落地,‘引长钱、促长投’的改革效果加快显现。”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发布会上表示。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39%。险资配置股票资产力度继续加大,截至二季度末,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的股票余额为3.07万亿元,上半年净增加6406亿元,同比增幅达47.57%,股票配置余额较一季度末增长8.92%。

  吴清进一步介绍称,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截至目前,保险公司2025年年内已举牌超30次,超过2024年全年的20次。

  除了投资端积极发挥耐心资本的作用,保险业也通过内部精细化管理优化成本结构,进一步夯实行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李云泽介绍“报行合一”的改革成效时称,实施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车险综合改革,深入开展“报行合一”,寿险公司自2024年以来压降成本3500亿元,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降至近10年最低水平,费用率更是创20年来新低,行业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