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启幕。高校展区展示推介68所高校精心遴选的580项科技创新成果。
开展首日,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崔玉梅团队携手上海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总队联合研发的“公安交管机器人专用制式服装”吸引了来自行业专家、媒体记者及现场观众的驻足围观。
据介绍,这款专用服装选用高性能功能性面料,既为机器人提供可靠防护,又通过专业设计提升视觉辨识度,让机器人在车流中指挥交通时更显专业醒目,既强化了交通引导效果,也为城市街头增添了一道充满科技感的风景线。

此外,东华大学在工博会上还集中展示十余项涵盖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包括:“模拟月球环境下月壤纤维极限制造技术及连续成纤装备”“微创介入心血管用纺织基植入物”“防霉于未然——一种安全长效的无色无味‘防霉疫苗’”“基于生物纳米纤维的复合型小口径人工血管”“智慧消防可视化系统”“精密3D打印机运动控制系统”等多项凝结着东华智慧的项目成果,全面展示了学校在新材料、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实力。
记者了解到,今年东华大学参展项目“模拟月球环境下月壤纤维极限制造技术及连续成纤装备”项目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大奖”。

同时,东华团队研发的PEEK声学膜针对商用航空发动机中声学膜国产化的空白,将PEEK熔融纺丝制成纤维,并通过高密成型制备声学膜,完成应用验证,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此项研究获“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新材料奖”。
高校展区内,由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院士团队研发的“新一代绿色节能光响应变色玻璃”同样在现场受到关注。
朱为宏院士介绍,“这个变色玻璃就是一个光敏产品,会听从‘光’的指挥进行变色——在紫外光或短波可见光照射下透光率降低、产生颜色变化,光照停止后自动恢复透明。”
实测数据显示,“新一代绿色节能光响应变色玻璃”的可见光调节率为4.5–70%,紫外线阻隔率超99%。产品无需外接电源,安装维护与普通玻璃无异,更具备优异的耐湿热、耐辐照与抗冲击性能,变色效果持久稳定。
朱为宏院士表示,该产品兼容性强、功能百搭,可广泛应用于高铁车窗、汽车天窗、建筑幕墙等多种场景。它无需外接电源,安装如普通玻璃一般简便,在实现真正绿色节能的同时,更能有效阻隔日照炙热,让用户免受暴晒困扰,尽享通透清晰的视觉体验。
目前,实现了不同尺寸的光响应变色玻璃胶片的量产,最大宽幅可达150㎝,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来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