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正以逾20年来罕见的速度走强,近期创下2003年以来最强30日升势。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本轮港元升值的背后,既有货币市场环境改变的直接推动,也有“内外资共振”的港股吸“金”表现作为强大后盾,而根基则在于中国经济的稳健与韧性。
港元升速亮眼
自此前香港金管局频繁出手收紧资金后,8月中旬港元对美元汇率从7.85的“弱方兑换保证”水平急速拉升,随后一路上行。目前,港元对美元汇率徘徊在7.77水平附近,过去30天上涨约1%,为2003年以来最强30日升势。
与此同时,多期限HIBOR(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大幅上涨。隔夜港元拆借利率已从8月中旬的不足0.2%大幅上升至9月24日的4.45%。
今年5月以来,港元对美元汇率走势呈现变动幅度大、速度快的两大特征:先是在5月初时触及从7.75的“强方兑换保证水平”,又在6月中旬由“强方”到“弱方”,创下1983年联系汇率制度创立以来最快强弱转换纪录,随后于8月中旬再度“扶摇直上”,由弱向强,并延续至今。
这一系列“急速反转”,源于联系汇率制度:如果港元汇率触发强方兑换保证,香港金融管理局就会买入美元、卖出港元,将港元汇率稳定在不高于7.75的水平;反之,如果港元汇率触发了弱方兑换保证,则进行反向操作,将港元汇率稳定在不低于7.85的水平。
然而,抛开制度设计的因素,分析人士认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信心,是产生实质性资金需求、从而维系港元汇率处于高位的关键。
多重因素支撑港元汇率
近期港元汇率处于高位,直接动能来自强劲的股市资金流入和有利的货币市场环境。
吸“金”的港股市场无疑是支撑港元汇率的强大后盾。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亮眼,恒生指数一路攀升,于9月18日盘中一度突破27000点关口,创近4年以来新高。兴业东南亚研究院副院长谢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在港股持续走强的背景下,外部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增加港元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9月18日,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11097亿港元,较2024年全年高37%。
货币市场环境的变化则成为港元升值的直接因素。在6月底至8月中旬港元对美元汇率多次触发“弱方兑换保证”后,香港金管局在联系汇率制度下频频出手回笼港币资金以稳定港元汇率,港元总结余已从6月近1750亿港元的高位回落至约540亿港元。
谢炫表示,港元总结余减少,推高港元资金利率,港元汇率升值导致套息交易反转,而资金利率上升和港元升值会导致套息交易的进一步反转和出清。
季节性因素亦为港元汇率提供支撑。“临近季末,港元资金需求旺盛,也增添港元短期升值压力。资金利率持续走高,当前短期资金利率曲线倒挂显示港元流动性偏紧。”谢炫说。
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也为港元升值积蓄动能。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后,美元资金利率在宽松环境下走低,虽然香港金管局随之下调利率,但在总结余回落等因素影响下,港元资金利率近期仍震荡走高,因此近期迅速收窄的港元与美元利差也助力港元汇率的升值。
汇管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当前港元对美元汇率的偏强态势,真实反映了香港及内地经济基本面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来说,港元汇率走势仍取决于内地经济基本面的稳健与韧性。内地经济金融保持稳健,必将为香港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港股市场后续表现仍是核心因素
展望后市,受访人士均认为,在港股亮眼表现下,港元对美元汇率短期内存在触及“强方兑换保证”的可能性,后续走势仍将与港股后市表现密不可分。
谢炫认为,全球货币政策总体持续宽松背景叠加中国科技崛起或将持续修复港股估值,虽然当前港股高位震荡,但在以上因素助力下中长期有望再创佳绩。
近期港股市场“内外资共振”也佐证了这一观点。除南向资金结构性流入外,在美联储降息背景下,外资回流迹象更加显著。谢炫称,海外被动型资金持续流入,或表明外资正通过被动产品加大港股配置,而主动型海外基金近期流出明显放缓,有转为流入的迹象。
谢炫还认为,短期来看,在季末资金需求旺盛、港股活跃、分红季临近、套息交易减弱、美元走弱等因素影响下,港元对美元汇率有可能触及7.75的“强方”水平。中长期来看,港股市场的资金流动,仍是影响港元对美元汇率走势的核心因素。香港金管局的措施也将影响港元流动性,从而影响港元汇率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