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直径仅有几毫米的白色颗粒,将它置于显微镜下放大数千倍,一个“阡陌纵横”的微观王国渐渐显现出来。依靠这一个个颗粒中细小空隙的吸附分离作用,将会得到更加纯净的水,更高纯度的金属资源,或是更为精细的工业基础材料。
这些被称为特种树脂的材料及其衍生的吸附分离技术,正是蓝晓科技(300487.SZ)勇闯市场的“法宝”。依靠过硬的产品和技术,这家成立于2001年的企业陆续闯入一片片蓝海并抢滩成功,为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多个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步入蓝晓科技实验室,一群身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对着显微镜观察着一种特殊的小颗粒——这是锂吸附剂,企业的拳头产品,也是从盐湖中提取出锂离子的关键。
“就像给锂离子定制了一把钥匙,只有它能打开材料的大门。”蓝晓科技董事长高月静比喻说,这种吸附剂的微观孔道被精准设计,能在含锂量10万分之一的卤水中精准“揪出”锂离子,而对钙、镁等杂质“视而不见”。
蓝晓科技办公楼里的一面专利墙,记录着企业24年的创新足迹。密密麻麻的证书背后,是一个个勇敢挺进蓝海的故事。
“比如减肥药载体这个项目,我们干了10年,前8年这只是个无人知晓的小场景。”蓝晓科技生命科学领域销售负责人陈凯回忆。2014年前后,企业开始研发多肽合成载体,这是现在大受欢迎的减肥药、降糖药等生物药的关键材料。当时,国内几乎没人看好这个小众赛道。
顶着投入大、回报慢的风险,企业一遍遍优化材料的孔道结构和生物相容性。直到2023年,随着全球减肥药市场爆发,蓝晓科技的载体产品凭借稳定性和性价比迅速脱颖而出,目前已占据全球80%的市场份额。
这样的经历,在蓝晓科技并非个例。从果汁纯化到头孢菌素提取,从超纯水制备到盐湖提锂,企业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遵循着“市场前瞻—技术攻坚—场景落地”的逻辑。
一次次抢滩蓝海过后,今天的蓝晓科技已形成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水、食品加工、节能环保、化工与工业催化六大业务板块,稳居国内吸附分离材料与技术行业龙头,在国际上进入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