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5 04:03:50 股吧网页版
共推固态电池商业化 中欧汽车产业协同迈向新阶段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正成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充电和安全痛点的关键。近期举办的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以下简称“慕尼黑国际车展”),不仅集中展现了欧洲汽车电动化进程的深度变革,更让业界看到固态电池这一关键技术已逐渐成为连接中欧产业协作的新纽带,被业界认为是中欧汽车业“合资合作2.0时代”。与此同时,成本控制、标准统一与回收利用三大挑战,仍考验着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落地进程。

  欧洲汽车电动化进程提速

  历经数年转型,欧洲汽车电动化已进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攻坚阶段。在本届慕尼黑国际车展上,德国本土车企集体亮出电动化升级成果,试图在全球新能源赛道上重拾竞争力。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和大众等德国汽车制造商均重点展示了新型电动车型。

  欧洲车企的电动化转型并非孤立推进,而是深度绑定供应链协同与政策导向。

  《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从碳足迹、再生金属使用比例、电池标签信息、废旧电池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合规性要求。在此背景下,欧洲车企逐渐将研发重心转向电池安全、电驱效率等核心领域,并加强产业链合作。例如,今年5月,宝马集团宣布全球首辆搭载全固态电池(ASSB)的BMW i7测试车型正式启动道路实测,全固态电池技术从实验室验证跨越至实车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逐渐提升,这为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市场空间。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7月,欧盟纯电动汽车注册量达到101.2万辆,占市场份额的15.6%;混动汽车(不含插混)注册量攀升至225.5万辆,占市场份额的34.7%;插电式混动汽车注册量为56.1万辆,占市场份额的8.6%。欧洲市场调研机构USCALE首席执行官思普伦格尔表示:“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怀疑态度正在消退,但厂商仍需在软件体验和充电可靠性上投入更多。”

  中欧竞合重塑固态电池产业赛道

  根据电解液质量百分比含量不同,固态电池可以分为“半固态电池”“准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三大类。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市场对固态电池的需求持续增长。这一技术也因此成为本届慕尼黑国际车展的“明星技术”,推动中欧固态电池合作升级。

  在慕尼黑国际车展现场,法国雷诺、克罗地亚超级跑车品牌里马茨等企业推出氢燃料电池增程概念车与固态电池单元,展现了汽车产业在能源技术多样化上的探索。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突破,契合欧洲市场对“安全”与“效率”的双重诉求,为欧洲汽车电动化转型提供了“新选项”。

  中创新航自主研发的全固态硅基体系电池能量密度达430Wh/kg,较国内外头部企业目前已发布的普遍处于300-400Wh/kg阶段的同类产品具有明显优势,其配套产线已建成并于今年正式投入使用,预计将成为国内首批具备规模化交付能力的全固态电池产线之一。孚能科技今年年底将实现全固态电池中试线的投产和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小批量交付,预计2026年至2027年推进小批量量产装车,2030年实现大规模量产。先导智能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

  中欧固态电池领域的合作,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输出”,进入“联合研发+本地化生产”的深度协同阶段。此次慕尼黑国际车展就见证了中欧多个跨国合作项目。以宝马和奥迪为例,这两家德国车企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中国电池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伙伴关系。不少在车展上亮相的欧洲国家车企的新车型都搭载了来自中国的电池技术。业内人士称,这是“合资合作2.0时代”,研发正成为合作新核心。专家们认为,中国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优势,正帮助欧洲车企加快迭代、控制成本。

  “欧洲整车技术+中国电池方案”的协作模式,不仅降低了欧洲车企的研发成本,更让中国固态电池技术通过欧洲市场加速全球化落地,中欧汽车产业正形成互补格局。德国巴伐利亚州副州长兼州经济、发展和能源部长胡贝特·艾旺格指出,过去十年,中国车企在德国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不仅在驱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还涵盖驾驶辅助系统、先进电池技术以及多项创新应用。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调查显示,七成受访企业计划未来加大在华投资,其中研发占比最高。

  汽车产业链生态协同提速

  《2025年固态电池高质量发展蓝皮书》显示,当前固态电池产业化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对应的市场规模将迈入千亿元级别。在这一趋势下,固态电池正凭借强劲的发展势能,成为重构全球汽车价值链的关键变量,推动产业从“单一技术竞争”转向“全链条生态协同”。

  在欧洲,围绕固态电池的产业生态布局已全面展开。本届慕尼黑国际车展期间,美国电池公司QuantumScape与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电池企业PowerCo公司,就携手完成了全球首次QS固态锂金属电池驱动电动车的实车演示。此外,欧洲电池行业领军企业艾维斯塔已在比利时、葡萄牙等四国建立了完整产业链基地,包括3GWh电池组超级工厂、0.5至1GWh固态电池研发中心等。

  中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技术突破,同样也体现在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能力方面。

  从材料端看,昆山近年来积极布局固态电池产业,已集聚清陶能源、可川电子等行业重点企业超50家。从应用端看,中国企业正将固态电池技术拓展至多元场景。赣锋锂业近日表示,公司的固态电池已在部分车型试装车及量产。未来3年,上汽集团将打造17款全新海外车型,固态电池等技术也将实现落地应用。

  这种“技术-产业-市场”的良性循环,使中国在全球固态电池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全球专利数据库智慧芽数据显示,全球固态电池领域的专利申请已超过4.6万件,中国是全球固态电池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

  展望未来,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落地仍需突破三大挑战:一是成本控制,目前全固态电池的成本预估是传统液态锂电池的3至5倍,需通过规模化生产将成本降至可接受范围;二是标准统一,中欧在固态电池的测试方法、安全指标等方面存在差异,亟须建立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三是回收利用,固态电池的材料组成与传统锂电池不同,需开发新的回收工艺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从慕尼黑国际车展的技术展示到全球产业布局,固态电池正以“高安全、长续航”的核心优势,推动欧洲汽车电动化进程进入新阶段,同时成为中欧汽车产业协同的新锚点。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全球汽车产业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安全、更高效的出行体验,也为全球能源转型与节能减碳目标的实现注入新动能。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