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收单外包市场持续出清。近日,深圳鸿商高科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鸿商高科”)的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状态变为“拟取消”。至此,收单外包市场已有25家聚合支付类机构被取消备案资格。
事实上,深圳鸿商高科只是取消备案资格(含拟取消)的一个“缩影”。记者注意到,聚合支付技术服务类备案失效的机构中,不乏宝付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付支付”)、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翼支付”)、易智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支付机构。
“备案是针对收单外包商,不是收单支付机构,后续备案的支付公司都会清理的,目前有二十几家支付公司已经取消备案了。”有第三方支付机构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
所谓“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是指经市场监管机构或国家有关机关批准成立的,接受收单机构委托、承办收单非核心业务,并提供相应服务的合法设立机构,其业务类型涵盖特约商户推荐、受理标识张贴、特约商户维护、受理终端布放和维护、聚合支付技术服务。
根据《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相关规定,已备案的外包服务机构违反法律法规受到刑法处罚;或因违规经营外包业务受到监管机构行政处罚;或被纳入协会收单外包机构黑名单;或被协会认定违规经营外包业务,且情节特别严重;或拒不配合协会现场或非现场检查;或者申请备案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隐瞒重大事实;或者外包机构发生《办法》第18条所述重大事项或重要信息发生变更后90个自然日内未向协会报告;或者备案有效期届满前未重新提出备案申请;或者失联超过90个自然日以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将取消其备案,并在网站进行通报,涉嫌违规且情节严重的,移交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监管机构处理。
“上述多家机构备案失效,既有因为合规因素被清退,也有因聚焦支付主业,并未实际开展收单外包业务,备案有效期届满前未重新提出备案申请。”有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我国支付行业的变迁,“展业必备案”愈发凸显,未来已经备案的收单外包服务机构仍需要以合规为底线,通过自身的资源切入支付细分赛道。
近年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陆续出台《办法》《收单外包服务机构自律规范(试行)》等文件,对收单外包机构提出备案管理要求和多项管理细则,形成“展业必备案”的监管态势。记者依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系统披露信息统计获悉,截至9月24日,成功备案的收单外包服务机构达36461家(一家机构可成功备案多个业务类型),其中,交易信息转接服务(含聚合支付技术服务类)有效备案机构有780家。
对此,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告诉记者,近年来,支付领域的收单外包服务备案进程持续加速,陆续有一定规模数量的机构入场。但是,备案状态只能够反映某个时段机构的经营情况,成功备案也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备案失效主要原因是机构合规出现了瑕疵,进而需要清理出局。
对于当下的行业发展情况,苏筱芮认为,支付作为金融领域的基础业务之一,本身价值并不会因为机构退场及行业的优胜劣汰而改变。未来已经备案的收单外包服务机构仍需要以合规为底线,以高质量服务小微商户及消费者为宗旨,通过自身的资源切入支付细分赛道,用口碑赢得市场。在苏筱芮看来,未来支付牌照续展总体仍以平稳为主。强化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制一方面有助于构建健康、可持续的收单服务行业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也为持牌机构挑选合作方提供了具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