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全国首个兼具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效果如何?
9月24日,在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主任杨琳受市政府委托作全市打造“五型”国家物流枢纽情况的报告。

会议现场。上游新闻记者郭发祥摄
报告中晒出了一张“成绩单”:今年1—8月,“五型”国家物流枢纽货物吞吐量超8000万吨、同比增长11%;国际铁路班列运输39万标箱、同比增长5%;枢纽通道联运量11.5万标箱、同比增长21%;枢纽货运量占全市货运总量的30%以上,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市总量的90%以上;枢纽物流业务总收入400亿元、同比增长6.3%;枢纽实际运营面积27平方公里,汇聚汽车整车、药品、肉类等多种开放口岸功能,要素大聚集、大流通、大交易的枢纽经济体系初具雏形,整体规模、运营质效、辐射网络居全国前列、在西部领先。
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面积13.8平方公里,主要依托果园港区及两路寸滩综合保税区,推动“港—产—城”融合更迭发展,提质打造临港枢纽经济。今年1—8月,枢纽规上服务业(物流业)营业收入超34亿元、同比增长16.6%,进出口额215亿元、同比增长32.2%;出口整车超110亿元、同比增长超270%。
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面积15.95平方公里,依托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和江津珞璜物流园两大片区协同发力,加快建设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核心承载区、国际铁路班列集结中心、亚欧国际多式联运枢纽中心、枢纽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今年1—8月,枢纽货物吞吐量2963万吨、同比增长14%,集装箱吞吐量71.9万标箱、同比增长8%;枢纽两大片区吸引入驻企业6500余家、年产值2064亿元。
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面积9.8平方公里,依托江北国际机场,打造辐射全球的国际航空物流枢纽、中新“双枢纽”航空物流运营中心、临空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今年1—8月,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2928.1万人次、货运吞吐量31.7万吨,国际(地区)旅客增速居全国十大机场第一位,重庆往返东盟国家航空货量同比增长148%。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面积1.39平方公里,依托万州区新田港物流园区和长寿区沿江现代物流园区,发挥长江黄金水道铁公水多式联运和现代制造业集聚优势,构建坝上地区国际化产业集群、沿江产业链合作经济廊道。
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面积7.65平方公里,依托巴南区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加快构建“通道+枢纽+产业+平台”生态圈,努力打造西南商贸物流组织中心。目前,公路主导的多式联运网络不断完善,千亿级商贸物流产业加快集群,东盟贸易服务能力实现新突破。
报告中提到,重庆接下来将充分发挥重庆承东启西、牵引南北、通江达海的枢纽作用和全国首个“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优势,统筹“硬联通”和“软服务”,放大西部陆海新通道牵引作用,集中资源加快建设枢纽港产业园“一园”,提速构建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和综合服务“两体系”,加快构建服务保障能力强、物流组织效率高、辐射带动效应广、便利化政策全的“五型”国家物流枢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