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9月24日讯(记者汤诗韵赵梦)麻六记酸辣粉再次被曝出现发霉情况,距离上次同类风波过去不足两月。与此同时,一度乘着流量和话题起飞的麻六记正面临增长乏力的现实。麻六记的多个店铺账号仍持续日播,但各项数据已呈现断崖式滑落。
有麻六记消费者维权半月无进展,热搜后获赔
近期有不少网友反馈,买到的麻六记酸辣粉出现粉饼发霉、黑点、异味现象。从网友晒出的照片来看,疑似问题产品的生产日期包括且不限于2025年6月6日、6月23日、7月6日、8月6日等,波及范围不小。
今年7月,麻六记酸辣粉就曾被曝粉饼发霉。随后,多地门店紧急下架,代工厂商、麻六记均发声明道歉,称发霉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存在不足,可能导致部分产品受环境细菌污染,确认涉及问题的产品为生产日期为2025年6月16日、6月18日的两个生产批次。

目前来看,问题产品的批次可能超过这个范围。有网友向蓝鲸新闻透露,其日前购买的麻六记酸辣粉显示为8月6日新生产的——当时麻六记已为产品发霉道过歉,但她收到的粉饼发霉现象却十分严重,且伴随酸臭异味。不过有问题的仅是个别产品,并非整单发霉。麻六记商家同意退货退款,具体理赔需要寄回问题产品检测后再确定。但网友担心,问题产品被寄走后续维权就没有证据了。几番沟通后,双方终于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
不止一位消费者遇到了同样的客服说辞。有消费者反馈,此前其因为发霉粉饼维权半月无进展,店铺客服拒谈具体赔付。直到今天,麻六记酸辣粉发霉话题再度引发热议,店铺表示愿意退一赔十。
截至发稿,麻六记暂未就此轮舆情发布公开声明。实际上,麻六记屡次陷入品控风波或与其代工模式有关。
酸辣粉是麻六记的超级大单品,目前主要依靠第三方代工生产。7月酸辣粉发霉风波时,其主要制造商系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白家阿宽主要收入来自方便食品制造与代工业务。其中,麻六记自2022年起跃升为阿宽的第一大客户,年代工金额超5000万元。2024年,这个数据上涨至2.01亿元。
除此之外,麻六记的牛肉辣酱、火锅底料、自热煲仔饭等产品也是代工。这种轻资产模式能够降低成本、快速拓展市场,但品牌方同样需要为代工质量负责。
麻六记线上销售额下跌七成,今年将扩展至300家酸辣粉线下店
自诞生起,麻六记就是一个极度依赖流量和话题的品牌。其形象与创始人张兰、汪小菲母子深度绑定,销量同样受之影响。2025年2月,张兰、汪小菲抖音账号因侵权炒作被无限期封禁。数据显示,在此之前张兰与汪小菲的相关账号直播带货销售额几乎占麻六记整个品牌抖音年内销售额的近40%。
受此影响,麻六记线上销售额缩水明显。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麻六记近30天在抖音平台的销售额为750万—1000万元,而在2024年8、9月,其单月销售额都在2500万—5000万元,同比下跌约70%。另外一组数据可以体现麻六记线上热度的消退。2024年全年麻六记关联10.2万场直播,合作达人8855人;2025年过半,麻六记截至目前仅开展3.3万场直播,合作达人2626人,不足去年半数。
张兰、汪小菲母子被封号后,麻六记多地门店账号开启直播带货。这番自救的成效目前看来仍比较有限——以麻六记粉丝数量超260万的官方旗舰店账号为例,虽每日开播,但数据显示,连续多日其直播间在线人数仅有几十人。

除却舆情影响,伴随扩张发展品牌势必在某个阶段面临瓶颈。据阿宽食品披露的数据,麻六记在2023、2024年的采购金额同比增长分别为245.65%、15.52%,增速明显放缓。
除麻六记餐厅外,麻六记旗下还有麻六记酸辣粉这一线下门店品牌。菜单显示,其菜品主要包括酸辣粉、豌杂面、各类小吃小锅菜等,人均消费约30元。麻六记酸辣粉主要以加盟形式扩张,官方公众号推文显示其目前在全国已签约150家门店,今年10月将在美国开出海外首店。9月24日,麻六记酸辣粉官方账号发布了新的加盟招募信息。
招商人员透露,目前招商咨询比较火热,需要经过公司层层审核最终才能确定合作关系。麻六记酸辣粉门店的前期启动资金(不含房租)普遍在30-35万之间,其中包含加盟费、装修费、培训费等约10万。酸辣粉门店的综合毛利率在60%左右,普遍回本周期在8-12个月之间。不同于酸辣粉速食产品,门店使用的粉是湿粉,标准化程度较高方便快速出餐。
麻六记酸辣粉官方曾公开表示将在2025年扩展至300家门店,不知相关争议和增长压力会否影响加盟商们的选择。这个一度尽享流量红利的品牌,又将如何应对一波又一波的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