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5 05:06:00 股吧网页版
海报观察 | 我们不缺驴 “缺驴”的可能只是行业协会
来源:海报新闻

  近日,中国畜牧业协会驴业分会负责人“我国缺驴”的言论登上热搜,尤其“牛马都不缺,就缺驴”的说法,因暗合当下网络文化中“牛马”的自嘲梗而引发广泛关注。

  这番焦虑背后,折射的或许并非全社会对驴的真实需求,而更像是一个特定行业在时代变迁下的生存呐喊。冷静思之,我们或许真的不缺驴,真正“缺驴”而感到焦虑的,可能只是与之利益攸关的行业协会。

  必须承认,协会负责人的担忧有其现实依据。数据显示,国内毛驴存栏量确实较历史高峰时期有显著下降。然而,问题的核心在于,这种下降是否构成了一个需要全社会警惕的“危机”?驴,作为一种传统的畜力工具,其历史地位曾与牛马并驾齐驱。但在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运输工具高度普及的今天,驴在农耕、驮运等方面的“社会分工”已基本被取代。其经济价值,目前确实高度集中于如阿胶生产、部分地域性饮食(如驴肉火烧)等相对狭窄的领域。

  当一种商品的主要需求方从广阔的社会层面收缩为少数特定企业时,其市场波动更多反映的是行业供需问题,而非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短板。将行业性的供需紧张,拔高到引发公共讨论的层面,难免让人产生小题大做之感。

  进一步看,为何“不缺牛马”?因为牛(肉牛、奶牛)和马(文旅、体育)在现代化进程中成功找到了新的、可持续的产业定位,形成了规模化的市场需求。反观驴,其当前最大的下游产业——阿胶,固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但终究是特定企业的经营行为,其原料需求能否、以及是否应该支撑起一个庞大的上游养殖产业,本应由市场规律来决定。换言之,驴的减少,本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是生产要素在更高效率水平上的重新配置。

  因此,“缺驴”的呼声,更像是一种行业性的焦虑。驴业分会的存在价值与驴产业的兴衰直接相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产业规模萎缩,协会的影响力、存在的必要性自然会受到挑战。从这个角度理解,协会为行业发声,呼吁关注,是其职责所在,情有可原。但公众和舆论需要分辨的是,这究竟是更高层级的战略预警,还是一个行业寻求生存与发展空间的自我宣传。显然,后者成分更重。

  归根结底,市场的归市场。如果阿胶产业或驴肉餐饮业确实面临原料短缺的困境,相关企业自会通过提高收购价格、投资建设养殖基地、寻求替代原料或开发新技术等方式来应对,这是市场主体的本能。价格上涨自然会刺激一部分养殖户的积极性,最终在新的价格水平上形成供需平衡。

  “我们不缺驴”,缺的是对市场规律的尊重,以及面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平常心。驴的荣衰,是一部生动的产业进化史。行业协会的焦虑值得理解,但解决问题的钥匙,始终握在善于适应市场的企业手中,而非在泛化的公共焦虑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