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改革发展成就。去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28.4%,重特大事故起数首次降到个位数。2021年至2024年平均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分别比“十三五”时期下降了31.3%、23%和34.3%。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管理在理念和实践上的一个重大提升,就是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说。
具体来看,一是实施了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九项重点工程,我国针对防灾减灾救灾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建成了一批基础性、标志性、骨干性工程,带动自然灾害防治水平全面提升;二是开展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燃气、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危化品等“一件事”全链条整治,有效堵塞安全漏洞。
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国家矿山安监局局长黄锦生介绍,“十四五”以来,国家矿山安监局全力推进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2021年至2024年平均每年发生矿山事故起数、遇难人数分别比“十三五”时期下降29.7%、29.1%。
“十四五”时期,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规模增加至近22万人,基本建成了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成了113支国家安全生产和18支国家工程救援专业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实现规范发展。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国家消防救援局局长周天介绍,“十四五”期间,每年组织开展大练兵活动,加强实战化、模拟化、基地化训练,强化熟悉演练、战例复盘,制定完善各类预案,开展等级达标考核和指挥能力考评。
“十四五”期间,我国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预案,将安全生产的强制性标准占比提升到90%,以硬标准来倒逼安全水平提升。
王祥喜介绍,我国坚持科技兴安,实施装备创新发展行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质战斗力,一批先进装备投入使用。坚持人才强安,组织实施“应急科技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全国已经有几十所高校设立了应急管理学院或相关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懂应急、会应急的优秀人才。
同时,我国加强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实现了对全国7600余家危化品企业、3300余处煤矿、3800余家工贸企业、1200余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在线监测。
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王昆介绍,“十四五”时期,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每年专门部署防震减灾救灾工作,国家消防救援局建强地震专业救援队伍,地震部门滚动研判震情形势,开展重点地区的灾害损失预评估,为地方防灾备灾救灾提供科学依据。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预警系统,监测基础不断夯实。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建成使用,秒级预警覆盖重点危险地区的90%以上,分钟级烈度速报为抢险救援决策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