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25日讯(记者林坚)记者了解到,有地方证监局正组织相关4家券商及4家资管开展资产支持证券业务(ABS业务)专项自查,此次自查对象正是华能贵诚信托以“信保贷”业务为基础资产发行的ABS产品,覆盖已兑付及存续全生命周期产品。目前来看,此次排查旨在防范类似骗贷风险向资产证券化市场传导。
监管明确了自查的范围、内容及要求,包括五个方面:
对资产支持证券业务参与人尽职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对入池基础资产的尽职调查情况;
资产支持证券存续期间信息披露义务履行情况;
排查基础资产真实性、现运行情况、涉法涉诉涉纠纷等可能影响投资者利益的情况;
资产管理报告、托管报告、向监管部门报告情况;
近五年被证监局、中证协、中基协、交易所采取监管或自律措施的情况等。
监管要求,机构要高度重视本次自查,全面排查是否存在相关问题,风险。针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并报告,也要求与原始权益人做好协同配合,及时提供必要的资料、信息及支持,确保自查工作顺利推进、按时完成。对于自查工作流于形式、不及时报送、报送信息不实故意欺瞒等行为,地方监管局将依法开展现场检查了解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次监管摸底的直接诱因,是华能信托涉案17亿元的“信保贷”骗贷案。“信保贷”ABS以银行或信托发放的信用保证保险贷款为基础资产,通过证券化实现风险分散,但也使得前端骗贷风险可能出现链条扩散的可能。
贵阳市观山湖区人民法院2025年7月的庭审材料显示,该骗局始于2019年6月华能信托与徽商银行签署的《信托贷款资产管理服务协议》,双方构建了“信托募资+银行放贷+保险担保”的业务模式:华能信托通过“金盈系列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集公众资金,徽商银行负责贷款全流程管理,深圳人保提供违约赔付增信。
公开司法材料披露,骗局的核心突破口在于机构内控失效。徽商银行“信保贷”业务负责人张川、刘成辰未通过正规流程筛选合作方,直接将深圳兴睿科技实际控制人迟金龙引荐给华能信托。迟金龙随后通过行贿搭建利益链条,向张川、刘成辰支付476万元贿赂,并通过中间人联系到时任深圳人保车险直属支公司总经理邓椿,获取盖有公章的空白保险合作方案文本,为伪造保单铺路。
在具体操作中,迟金龙团伙通过“冒用人头”收集数百人身份信息,伪造深圳人保保单后推送至徽商银行系统,违规开立账户并关闭短信通知功能,使虚假借款人对名下贷款毫不知情。资金到手后,迟金龙以7.5%年利率获取资金,加收0.5%-3%手续费转贷牟利。世纪华通原董事邵恒团队更通过该模式骗取12.7亿元,造成4.2亿元实际损失。
风险暴露于2021年11月,华能信托“金盈30号”第49期信托计划到期无法兑付,引发投资者集体诉讼。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审理查明,华能信托两次庭审均未能举证底层资产投向及保险购买情况,经法庭责令仍未披露资产管理细节,推定其不当处置信托资金构成侵权;徽商银行未尽监管义务且推介时未充分告知,需承担共同赔偿责任。
记者注意到,此次自查不设“状态壁垒”,涵盖华能贵诚信托“信保贷”业务形成基础资产所发行的全部ABS产品,既包括当前处于存续期的产品,也包含已完成本息兑付的产品。这意味着参与机构需回溯历史产品的尽职调查、信息披露、基础资产管理等流程,排查过往业务中可能存在的合规瑕疵或风险隐患,而非仅关注当前存续产品,进一步扩大风险排查的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