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香港9月25日电(记者林迎楠)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与香港金融管理局25日联合举办首届香港固定收益及货币论坛,与会嘉宾通过线上参会共同交流香港乃至亚太地区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的策略性见解与愿景。
香港证监会主席黄天祐致辞指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固定收益和货币市场是风险管理及增强抵御能力的重要工具,对发行方、投资者以及中介机构来说存在显著增长机遇:对发行人来说,要优化资本结构以实现可持续增长;投资者可借助多种工具实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中介机构则迎来了新的商业机遇。他提到要充分利用香港独特的优势,致力于强化香港的金融生态系统,并巩固其连接中国内地与世界的关键门户作用。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致辞表示,香港致力于构建更具活力的固定收益投资生态系统,为国际发行人和投资者创造持久价值和新机遇。他提到香港正在努力推进的三个方面:首先,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加强固定收益投资产品(FIC)的托管、管理和交易平台,同时深化与全球金融合作伙伴的联系。其次,加强市场流动性,扩大产品供应,致力于扩大固定收益投资产品发行人基础,并鼓励更多企业通过香港债券市场融资。第三,拥抱金融创新,包括债券和其他金融工具在内的实体资产代币化,正在为固定收益投资市场开辟新领域。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提到,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离岸人民币中心,肩负着促进人民币在全球更广泛应用的重要使命。香港证监会未来将在两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方面,是扩大人民币固收产品发行规模。继续推动更多不同国家、不同种类的发行人推出人民币固收产品,以及股票交易人民币柜台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不断提升离岸人民币固收产品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并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另一方面,是优化互联互通机制和基础设施。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表示,将扩充互换通报价商队伍,优化报价商管理机制,并将每日交易净限额从200亿元人民币,提高至450亿元人民币,便利投资者进行利率风险管理。邹澜指出,为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推动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加快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人民银行也将重点推动多项举措落地,包括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市开展债券回购业务,提升人民币债券使用效率;在香港市场提供更多离岸人民币国债等高信用等级人民币资产,丰富香港市场人民币产品体系;并继续与各方面密切沟通协作,加快推进落地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
此外,与会嘉宾还围绕“当前宏观环境下的亚洲机遇”“固定收益的未来”“人民币投资的机遇和挑战”“打造面向未来的金融基础设施”等议题进行对话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