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5 15:05:21 股吧网页版
数字技术为中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拓新路径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题:数字技术为中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拓新路径

  新华社记者罗鑫

  AI“解码”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残片,实现完整拼合;基于深度学习的系统缀合殷墟甲骨碎片,让甲骨“开口说话”;复刻肖维岩洞,运用数字技术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沉浸式体验……日前举行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上,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为中外嘉宾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数字化浪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中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拓新路径。

  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说,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为基础的数字化安全监管平台,通过智能传感及时预警文物安全风险,为推动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提供了坚实保障。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副主任陈富龙介绍,团队通过卫星SAR数据、无人机激光雷达与地基激光扫描协同,实现对丝绸之路一处遗址点场景地表位移形变及古塔倾斜的精准监测,创新应用让“太空眼”成为文化遗产防灾的“千里眼”。

  作为文化遗产大国,中国各级各类文化遗产数量多、种类多、分布广,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大量依赖人工巡查和纸质记录,存在效率低、响应慢、缺乏系统性等弊端。如今,数字技术赋能文物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破了一些地方文物工作仅凭“一双腿”“一支笔”的局限。

  《“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指出,展望2035年,中国将建成与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体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有力支撑文物保护研究利用,考古成果实证中国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从单一研究到跨领域协同,技术力量显著增强考古与历史研究能力,为文物价值挖掘与阐释提供新范式。如今,数字化媒介塑造文化遗产展示新形态,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加速发展。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说,故宫馆藏文物逾195万件(套)。在前期采集的基础上,我们计划用10年到20年的时间,使故宫剩下文物的数据信息得到更快更好的采集。采集之后,我们要共享给公众。

  如今,故宫的数字文物库不断“生长”,AI知识图谱等技术手段提供智慧检索,观众通过一块屏幕就能看尽故宫的春夏秋冬、雨雪晨昏。

  来自俄罗斯的文博领域人士安娜·特拉普科娃说,博物馆的数字化平台既可以保存数字档案,也可以开展线上展览项目。在俄罗斯,播客、视频、数字化地图等多样化的线上展览方式,正在吸引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

  发展数字内容新业态,推进数字资源开放,搭建文化遗产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成为论坛与会人士的共识。

  “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展示相结合至关重要。”来自法国的相关人士索菲·罗特科普夫说,当地政府对有助于提升文化遗产价值和优化游客体验的创新科技项目给予支持。比如,建筑、景观遗址或考古遗址的3D重建,文物的数字化,互动参观路线的开发等。

  “为了实现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的数字复原,敦煌研究院先后上线了‘数字藏经洞’云游戏和‘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以游戏的场景再现藏经洞文物从发现到流失的过程,同时让数字复原的藏经洞文物数据实现了科学管理和开放共享。”敦煌研究院副院长俞天秀说,敦煌研究院未来还将继续深度挖掘敦煌文物的海量数字资源,助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