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5 16:41:21 股吧网页版
汽车视点丨一个月卖了去年全年的量!无人物流车“破圈”开启大规模商业化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9月25 日电(记者王鹤)“去年,新石器无人车一共卖了一千多台,今年一个月能卖去年一年的量,四季度预计每月两千台左右,今年销量很可能突破1.5万台,成为全球首个超过万台的L4级自动驾驶车队。”新石器无人车创始人兼CEO余恩源近日对新华财经记者说,无人配送市场今年爆发,成功“破圈”了。

  这是一个正在以十倍速度增长的赛道。余恩源表示,今年年初,新石器无人车月销两三百台,如今月销接近两千台。2026年全年销量预计达到四至五万台,加上海外需求,2027年将突破十万台,再下一个目标将是百万台。“我们正在各个基地做好准备提升产能。”

  2018年成立,2021年获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上路资质,2025年9月23日完成了第10000台下线交付,以新石器为代表的企业,实现了无人物流车从技术验证迈向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跨越。

  无人物流车为何卖“爆了”?

  余恩源说,无人物流车今年“爆单”,是“技术+需求+路权”三大因素的共振。在技术方面,新石器采用了类似特斯拉FSD的视觉路线,“AI给无人驾驶带来的影响从2021年就开始了,三年一周期,到2024年,各类AI大模型爆发,深度赋能产业,新石器也‘踩’上了这个技术发展规律”。

  需求方面,201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00亿件,到2024年11月,这一数字突破1500亿件,10年翻了15倍,巨大的市场需求下,是城市快递配送人员不足、货车驾驶员急剧减少的现实,人力资源的“缺口”让无人物流车成为“刚需”,是有效补充力量而非替代关系。

  2022年起,新石器和多家物流、快递公司试点无人车的效能,2024年年底,通过数据分析确认,无人车对物流运输的降本可以达到1/3甚至是2/3以上。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城市配送客户纷纷对无人车提出需求,包括即时物流、生鲜配送、医药冷链、团餐运输、社区零售等场景。

  作为生产工具,海量的应用场景、技术的快速迭代、硬件成本的大幅下降,让无人物流车的商业模式已经跑通,于是这个市场启动了。

  技术迭代和需求爆发又推动路权这一“变量”逐步开放。截至目前,新石器累计获得超过300个城市/区县颁发的无人车路权“牌照”,未来,随着需求不断增长,路权也将随之进一步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无人物流车在快递场景以外的增长速度甚至更快。“今年下半年以来,新石器通过与滴滴货运合作,向实时调度物流延伸。预计到明年,快递场景的需求依然会高速增长,城市配送场景的增长速度会超过快递,甚至有可能在销量占比上超过50%。”余恩源说。

  多因素的“共振”也让这一新兴行业快速走向盈亏平衡点。余恩源透露,尽管玩家众多,竞争激烈,但当单月销量突破1000台时,已经可以实现单月维度的成本打平、甚至盈利。今年年末,新石器现金流就将转正。

  无人物流车赛道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据招商证券测算,以全国快递物流网点数量为基础,无人配送的市场空间超过4500亿元;以全国小区数量为基础,其市场空间有望超过7000亿元。

  光大证券分析指出,无人物流车整车购置成本已从2018年的100万元以上降低至10万元以内,当前渗透率仅约 0.1%,发展空间广阔。无人物流车替代车型将由微卡、面包车等逐步延伸至轻卡、中卡以及重卡,预计2030年无人物流车销量有望超80万辆、市场规模或超百亿元。

  余恩源说:“目前,国内约有3000万辆商用车用于城市配送领域,包括面包车、三轮车和轻卡等,我们瞄准的是这3000多万辆,可以想象这个赛道的空间有多大。”

  “出海”让无人物流车的市场空间更具想象力。截至目前,新石器已经在15个国家和地区布局,包括阿联酋、韩国、德国等。

  “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战略级的全球化机遇。”余恩源说,中美都在无人驾驶领域发力,美国的算法、芯片更强,但在商用车领域,中国有强大供应链基础。无人物流车对成本、可靠性和规模化的要求都很高,必须软硬结合,海外的竞争对手有技术有算法但没有供应链,他们的成本大概是中国企业的10倍以上。

  出海空间大、机会多,不过,余恩源表示,出海也面临合规和本地化问题。无人驾驶需要采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如何形成本地化模型?敏感数据怎样本地训练?如何满足当地安全需求?这些挑战不容小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