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25日电(记者韩佳诺)金秋时节,沃野流金。从江南水乡到塞北草原,从东南沿海到华北平原,广袤田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以“庆丰收·供销合作社助农增收”为主题,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强、农产品流通快等优势,搭建产销对接“快车道”,助力农民将“田间丰收”转化为“手中收成”,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农服务初心。
科技赋能机械化,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
丰收时节,农机轰鸣,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龙虬镇的麦田里,多台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
当地种植户王文兵站在田埂上,当起了“甩手掌柜”。“从耕地、播种、施药到收割,全都外包给供销合作社,我1800多亩小麦,3天就收完了!”
这样的高效率,得益于高邮市供销合作社整合的260余台套农用机械。高邮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王正玉介绍,通过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他们已累计服务面积达27.8万亩次,为农户亩均节约生产成本73元。
与此同时,在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新林镇五星村,广袤田野上的玉米褪去青绿、染上金黄。
中国农资·(赤峰)为农服务中心在当地推广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使2000亩示范田在遭遇不利天气影响下,仍实现湿粮平均亩产1200公斤的好成绩。
五星村党支部书记刘明算了一笔 “丰收账”:组合使用该技术与水肥一体化技术,预计今年能亩均增产15%至20%,同时还能实现节水节肥25%至30%,既提产又增效。
据了解,9月中旬以来,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累计调度2万余家基层为农服务网点、1300余名服务人员坚守一线,以技术赋能、农机抢收、产销衔接等多举措,全方位保障秋粮稳产增收,让丰收的喜悦浸润田间地头。
线上线下联动,畅通农产品产销链条
“刘大姐,您的猕猴桃准备好了吗?我们来收货啦!”秋分时节,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加义镇积谷村,随着吆喝声来的,是供销合作社的流动服务车。
现在村民刘大姐的猕猴桃再也不愁销路。“以前这些果子不是自己吃,就是烂在地里。现在微信一响,车到家门口,还能订购米面油,再不用肩挑背扛、赶集摆摊了。”
这段时间,湖南省首批流动供销服务车驶向偏远山区、边际界区与交通盲区,破解“买难卖难”问题。目前,浙江、山西、内蒙古、云南等地均推广此类“车轮上的集市”,激活乡村微循环。
今年6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印发《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络和组织体系优势,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物流水平,强化联农带农惠农机制,更好服务城乡居民消费新需求。
由中国供销集团所属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832平台”)开设“庆丰收供销合作社助农增收”线上活动专区,重庆黔江羊肚菌、新疆墨玉核桃仁等163个类目、近2800款优质农产品上线,并推出优质食材精心组合而成的特色商品礼盒,深受广大采购商欢迎。
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文化新动能
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庆丰收的节日,更是传承农耕文化、促进城乡融合的契机。各地供销合作社围绕丰收节,举办民俗展演、农事体验等活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河北石家庄“农脉丰华供销集市嗨购节”上,平山古月豆腐等地理标志产品集中亮相;福建仙游县的2025年福建供销集市——助农销售、便民消费暨农民丰收节(莆田仙游场)活动,展销的1000多款农特产品汇聚成一幅丰富多彩的八闽丰收画卷;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举办水稻机收大比武,让村民在鼓掌喝彩中体验丰收的喜悦……
农民丰收节前后,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活动。在机械轰鸣的稻田里,在锣鼓喧天的广场上,在欢声笑语的游戏区,城乡居民共同感受着农耕文化的魅力,体会着丰收带来的喜悦。古老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丰收节里话丰收,广袤田野映初心。供销合作社搭起城乡流通桥梁,以实际行动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让丰收的成色更足,让农民的笑容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