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4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报告称,全球海运贸易面临压力。报告预计,继2024年的稳步增长之后,2025年海运贸易增幅将大幅放缓至0.5%。
这份名为《2025年海运述评》的报告显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贸易政策变化、气候冲击和监管调整迫使航运路线发生改变,共同推高了航运成本。报告称,由于船舶改道导致航程距离增加,2024年全球海运的吨英里数增长了5.9%,这一增幅几乎是运量增速的三倍,航运碳排放量也随之增加。
运费波动成新常态
运费波动已成为新常态。报告称,2024年和2025年,集装箱、散货和油轮运费将持续在高位波动。集装箱现货和租船费率在2024年中期一度逼近新冠疫情时期的峰值,尽管后期有所回落,但仍远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具体来看,受到煤炭、谷物、化肥需求旺盛及航线改道的影响,干散货运费在2024年飙升,2025年走软,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油轮运价则在2025年6月飙升。
海上能源贸易格局也在发生变化。煤炭价格在长期下跌后出现回升;石油价格虽持平但运输路线更长,而天然气价格则呈上涨趋势。同时,不断扩张的关键矿产贸易也给运输和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航道方面,截至2025年5月,苏伊士运河的吨位仍比2023年的水平低70%。承载着全球11%贸易和三分之一海上石油贸易的霍尔木兹海峡也面临中断风险。 此外,新出台的关税政策加剧了海运贸易的复杂性,预计2025年波动性仍将持续。
转型迫在眉睫
截至2025年1月,全球船队规模达11.25万艘,总载重量达24.4亿吨。希腊、中国和日本承载全球超过40%的运力,而近50%的运力仅注册于三个船旗国——利比里亚、巴拿马和马绍尔群岛。
船舶改道和港口停靠调整扰乱航班计划,港口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期间,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港口等待时间延长了23%,达到6.4小时;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港口等待时间延长了7%,达到10.9小时。
海上连通性模式也在发生变化。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班轮航运连通性指数显示,亚洲仍保持领先地位,但非洲在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期间的连通性提高了10%。
面对运营挑战和气候规则压力,全球航运业面临深度转型。在环境合规支出上,报告还称,欧盟碳排放定价已开始影响运输成本、船队选择以及各船舶领域的竞争力。今年10月,国际海事组织将考虑正式通过其“净零排放框架”。该框架一旦获得通过,更新船队、扩大替代燃料规模以及升级港口基础设施都需要大量投资,调动私人资本至关重要。
报告称,船队更新、安全船舶回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规则和熟练劳动力是及时、公平地过渡到低碳航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