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焦磊)当前,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要素,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原料”,直接决定了人工智能的性能上限和应用深度。
根据《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4年)》,2024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ZB,占全球数据总量的26.67%,其中用于人工智能开发、训练和推理的数据量同比增长40.95%。从通用数据到专业化、场景化、多模态数据的纵深拓展,高质量数据的积累正不断释放出新的产业价值。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等优势”,从国家层面对各行业各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提出指导意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在业内看来,人工智能要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高质量数据支撑。在近日举办的帆软第七届智数大会上,针对企业数据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难题,帆软软件CEO陈炎认为,企业组织能力建设的关键在于“打开数据、打通流程”。企业需先核查业务目标与研发投入的真实性,破除“数据美颜”,再梳理跨部门冗余动作与内耗,实现端到端的价值支撑,才能依托数据做出科学决策。
来自传统产业的实践样本,正展现出垂直场景中数据对数智化转型的价值穿透。以中铁十二局为例,该企业正处在由基础搭建向深化应用、价值创造的关键转型期。长期以来,公司持续优化管理体系,为应对项目数据互联互通方面的挑战,提升决策响应速度与跨部门协同效能。面对一线业务数字化应用中的新需求,集团不断增强系统适应性,以更好地服务于动态变化的施工管理需求。
据介绍,中铁十二局将建设统一的数据化能力平台作为战略部署,通过打通数据链条,推动业务流程在线化、数据资产标准化、管理决策智能化,以数字化转型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与帆软合作联合打造了以“数据化能力平台”为核心的数字底座,可整合关键业务系统数据,推动施工生产、物资管理、安全管控等多领域的数字化升级。依托帆软的低代码工具和BI分析能力,公司实现了跨部门协同和实时数据监控,业务需求从提出到上线周期由数月缩短至数周,显著提升了项目管控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我们构建以‘数据化能力平台’为核心的数字底座,实现数据集中治理和业务协同。”中铁十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上线后,企业管理效率显著提升:决策周期缩短近30%,项目协同效率提高约50%,模块开发成本降低40%以上;通过低代码工具赋能,员工自主搭建600多个应用模块,推动跨部门数据无缝流通与安全可控。借助数据驱动,企业逐步由传统运营向智能化、精细化、敏捷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