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权利得到更多呵护,才能开启有序的航道。
24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聚焦平台收费、促销行为、骑手权益保障等重点问题,帮助外卖平台企业规范服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减轻商户经营负担,引导平台企业公开有序竞争。
从程序上,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体现相关部门坚持开门立规的良好传统;从规范内容看,征求意见稿基于问题意识,聚焦的都是外卖平台运行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从公示方式、公示内容、结算明细、推广效果等方面对平台收费进行了细化规定,明确各类费用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与易理解性;又如针对“幽灵外卖”、商户“爆单”等乱象,要求从商户入驻、信息审核等方面提出系统要求;骑手权益保障方面,平台向连续接单超过4小时的配送员发送疲劳提示,设置接单量和单日接单量上限等。
最近的外卖平台补贴大战暴露出诸多问题,因此,理顺政府、平台、商户、消费者、骑手等各方责权利关系,构建起有效的激励约束兼容机制,使规范内容既有强约束又富可操作性,是征求意见稿承载的核心使命。
征求意见稿从形式到内容,都带有典型规制特征。用诺奖得主让·梯诺尔的表述,规制问题其实是一个最优机制设计问题,需基于规制者与被规制者所面临的信息结构、约束条件和可行工具等基本要素展开,同时还需考虑到不对称信息、缺乏承诺和不完美规制者等风险可能。
当前国内外卖市场的特征相当复杂,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监管部门相对于各大市场主体,存在信息不对称性,要搜集外卖市场各方的有效信息,成本较高;二是外卖市场产权结构和法律关系相当复杂,商家、骑手、平台和消费者等是基于合约关系的独立主体间协作关系,这使得各自的承诺都在可信和可行方面存在相对较高的合约成本;三是现有可行的规制方案尚处于探索期,监管部门在这方面没有完全成熟的规制经验;四是当前复杂的合约关系使各自合法权益需克服相互冲突性,平台、骑手、消费者和商家的合法权益保护,在现实中存在某种程度的不一致性等。
征求意见稿以权益保护为核心,以公开透明为原则和主线,有助于为外卖市场注入有效和规范的要约,这是规范治理的基础。
当然,要更有效地规范外卖市场,使其有序竞争,首先需明确在现有外卖市场的合约关系中,作为规制者的政府应怎样厘定自身身份与角色,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规制成本,更好地保护各大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探寻到参与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在此需指出,征求意见稿提出透明化收费信息、要求平台强化商户信息审核、降低幽灵外卖和商户爆单等风险、要求平台对骑手进行疲劳提示等,是立足于规则和信息公开原则的非常有效的规范举措;而要求平台不得随意新设收费项目等可能需要斟酌,因为平台服务收费,本质上是平台与商家、骑手和消费者等的应变行为,各方一般在合作博弈中才会派生新的收费服务项目。
基于外卖市场复杂的信息结构和产权、法律等约束条件,监管更应倾向于为各大市场参与主体搭建正确地做事的程序,而尽可能减少为各市场主体的服务内容等定标立规。
此外,外卖市场这种基于合约搭建的合作交易,需用合约来明晰各方责权利关系,避免用规制传统企业的方式来规制这种市场化的社会精细分工行为。
因此,要真正有效强化平台、商户、骑手和消费者间的合作博弈,关键是要基于法经济学的经济社会成本最小化原则,依据谁更能低成本管控风险和支付成本谁就获得相应权益,科学合理地厘定这些市场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在整个外卖生态链上的角色和定位,尽量避免基于谁个头大、谁实力雄厚谁就承担更多责任来对各参与主体进行责权利定位。同时,在外卖市场引入集体诉讼、辩方举证及争议和解制度等,让外卖生态各环节的受益者承担举证和赔付义务等,唯有外卖市场各参与主体的责权利关系能有效改善合法权益的自由悖逆问题,外卖市场才能真正运行于公开有序的秩序中。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外卖平台补贴大战用最激烈的厮杀暴露出了外卖市场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监管部门需坚守合法权益保障的核心使命,用公开、公平、公正度量市场的有序性,驱逐无序竞争,这需政府守护住程序正义,并相信和借助市场的力量,共同打造市场治理的共择系统,摒弃传统监管的“猫鼠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