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5 22:03:20 股吧网页版
前八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8.2%,市场期待财政加力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陈益刊

  今年以来,财政收支总体平稳,财政支出保持一定力度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不过近期广义财政支出增速有所放缓,叠加8月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有放缓态势,市场期待更加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力。

  根据财政部最新数据,今年前8个月全国广义财政收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之和)约17.5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广义财政支出约24.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2%。广义财政支出超出收入约6.7万亿元,同比增长约42%。

  衡量财政政策扩张力度的关键指标是观察广义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速。不难发现,今年前8个月广义财政支出规模继续创同期历史新高,并保持较快增长,且明显高于收入增速,广义财政收支差额不断扩大,这体现了更加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不过8月份广义财政支出增速明显回落,前8个月预算完成度低于过去五年平均水平。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近期公开表示,下一步要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压实预算执行责任链条,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保障资金安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资金和政策尽快落地见效。

  目前,一项准财政举措已经“箭在弦上”。国家发改委此前表态今年将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问题。目前从地方政府公开披露信息来看,此次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预计为5000亿元。

  财政支出保持一定力度但趋弱

  面对复杂的内外形势,近年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因此需要财政政策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以支持保障民生和科技创新、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基础设施等,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在财政“以收定支”原则之下,财政支出要保持一定力度,显然首先需要财政收入支撑。总体来看今年广义财政收入降幅持续缩窄,前8个月收入规模与去年基本持平。

  具体来看,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14.8万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与经济关联最为密切的全国税收收入约12.1万亿元,同比微增0.02%。这是今年来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增速首次转正。

  其中,今年7月和8月份税务部门征收的税收收入(未扣除出口退税)增幅均超过5%,助推了今年以来全国税收收入增速由负转正。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黄立新解读称,近两个月税收增速大幅提升,除了因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外,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带动了资本市场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税收大幅增长,比如7、8月份证券业税收增长均超过70%。另外税务部门加强合规管理,纳税人合规经营、诚信纳税的意识不断强化,为税收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还跟去年同期税收收入基数相对较低有关。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瑜分析,我国80%的税收为价格相关税,从历史经验看,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行期,税收收入减收效果更明显,导致税收收入降幅大于名义GDP降幅、税收经济剪刀差不断扩大,而PPI同比长期下行后的向上拐点前后,往往是税收经济剪刀差由极值位修复的开始。PPI同比或从8月开启回升周期,为税收增长提供支撑。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7万亿元,同比下降1.4%。这主要跟地方政府卖地收入有所下降有关。前8个月地方政府性基金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约1.9万亿元,同比下降4.7%。

  显然今年前8个月广义财政收入不足以支撑财政支出保持一定力度,因此今年以来政府加快发行政府债券筹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今年前8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0.27万亿元,同比多4.63万亿元。

  比如,今年前8个月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约3.3万亿元,同比增长27%,占全年拟发行新增专项债总额(4.4万亿元)比重约75%。新增专项债资金用途中,用于置换隐性债务、拖欠企业账款等特殊新增专项债约0.97万亿元,剩余的2.3万亿元新增专项债资金主要用于重大项目建设。

  正是在财政收入和债务收入支撑之下,今年前8个月广义财政支出保持扩张,且资金投向民生保障、重大项目等重点领域。

  比如,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逼近18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与民生关联最为密切的社保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支出增速均高于财政支出平均增速。而受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加快发行,前8个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0%,这笔资金支持“两重”建设“两新”政策及数万个地方重大项目落地。

  不过,广义财政支出力度较前期有所下降。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8月份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长6%,较7月同比增速下降6.1个百分点。8月份广义财政支出增速明显回落。前8个月广义财政支出预算完成57.3%,略低于过去五年平均58.8%。广义财政支出继续降速,或主因政府债务融资大规模支持阶段已过,后续既有财政资金对经济支持力度或趋弱。

  准财政加码政策将出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8月生产、消费、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同比增速呈现放缓态势,经济承压主要是由于前期支撑增长的因素正在逐步回落,同时房地产进一步下行拖累经济,三季度经济增速有可能低于5%。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显然需要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加码,这首先需要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其中准财政工具之一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备受关注。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8月份公开表示,近期将报批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该工具旨在进一步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和配套资金不足问题。目前不少省市已经在准备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相关项目的申报工作。

  根据一些地方政府网站及地方政府官员披露的信息,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具有“准财政”特性,由央行通过抵押补充贷款(PSL)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财政贴息降低融资成本,政策性银行(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行)主导实施。其核心作用是补充项目资本金(原则上不超过50%,重点领域可提至80%),撬动专项债、银行贷款等配套资金,形成“资本金+市场化融资”的杠杆效应。本轮工具规模预计5000亿元,重点投向科技创新、消费升级、外贸稳定等领域,兼顾短期稳增长与长期结构转型。

  山西省发改委7月底召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项目谋划推进会,会上,国开行山西分行、农发行山西分行、进出口银行山西分行三家政策性银行领导同志分别介绍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相关开展情况,11市发展改革委和省国资委介绍了项目谋划储备情况,并就项目谋划、储备、申报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张瑜认为,如果今年内财政不调预算、不多发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码的概率在提升。

  此前财政部表态,将适时储备增量财政政策,根据经济社会形势变化,适时推出。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近日公开表示,当前财政政策可以更加积极有为。建议在10万亿元化债额度中,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增发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通过存量债务风险的缓释来改善地方活力和地方流动性压力。

  近期,蓝佛安公开表示,继续落实好一揽子化债举措,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前使用化债额度,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